雅博网

以弗所书释经第八题:个人生活--发光的见证

2019-01-21 作者:倪雅各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s.jpg

  弗4:17-32

  上文使徒已讲论教会合一的见证,信徒如何在肢体生活上,与别的弟兄姊妹互相配搭,“联络得合式”,在相爱相助之中,显出教会合一的见证。在此使徒开始训勉,如何在个人的生活上:存圣洁敬畏的心来事奉神。

  一、不要再像外邦人17-19

  本章开始时呼吁基督徒,要在行为上对得起所蒙的恩召,接着要求作为基督身体的团契,必须在属灵上长进。现在,保罗以更实际的教导,劝告信徒如何活出这圣召。旧的生活方式一定要完全弃绝,新的生活方式要在个人的生命和人际关系中实践出来。虽然多数基督徒,已经弃绝了旧生命的恶习,但他们身边所环绕的人,依然在无神的黑暗中行事。现看:17节“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的说。,“所以”解明了下文的本分,是由于上文的理由。我们行事为人,既应当与蒙召的恩相称。“且在主里确实的说”“,这句话加重他的语气,表明他所要说的是照着主的意思说的,并且他的劝勉有良好的动机,理由和态度,要使信徒弃绝旧日之生活,活出新生活。在这几节中先论及外邦人种种污秽的行事,然后论信徒应有的改变。他写信的对象按种族是外邦人,但由于被基督的恩典有所改变,已经与其他外邦人不一样了。(外邦人是怎么样呢)

  1、存心虚妄17

  「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的说,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外邦人」外国人;「虚妄」虚空而愚笨,徒然,无所适从的意思;「心」心智,理解力。「确实的说,」斩钉截铁,毫无通融地见证说。「存虚妄的心行事,」外邦人的行事,常常存着虚空的幻想,是无知取巧的妄想。他们所种的是瓜,却妄想得豆。犯罪作恶妄想不受报应。不悔改归向神而妄想得着福气。但圣经告诉我们,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6:7-8)撒罪孽的必收灾祸(箴22:8)。不信主的外邦人,他们的生活完全受虚妄心思的支配,行事为人也都是虚空、虚假。他们不尽本分而妄想享受权利,不种而想收获,不切实际的空想等,都不是信徒所当有的存心和行事表现。

  2、心地昏味18

  「他们心地昏昧,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原文直译〕「他们在悟性上既然昏暗,就因着那在他们里面的无知,因着他们心地刚硬,而与神的生命隔绝了;」

  〔原文字义〕「心地」指人的悟性,心思;「昏昧」被黑暗所蔽;「隔绝」分开,不通;「刚硬」麻木,无感觉。外邦人的心地为何昏昧,因他们的心思,被罪恶和这世界的神遮蔽在黑暗之中,以致不会分别是非。如先知以赛亚所说:他们“称恶为善,称善为恶,以暗为光,以光为暗,以苦为甜,以甜为苦”(赛5:20),他们黑白不分,又不认识真光,.心地昏昧的原因,更因不认识真神,未蒙主真光的照耀。基督徒既已蒙了光照,成为世上的光(太5:14-15)当然不应去效法那些心地昏昧的人了。他们与神的生命隔绝:这是灵性死的意思,也是信徒从前“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的光景。既与神的生命隔绝,当然无法领悟神的事情,且不会与神交通,与神的关系完全疏远了。信徒的行事应当遵行神旨,以免与神的交通发生阻碍。外邦人为何到此地步呢?「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无知』就是不要知,人凭着神所造的万物,能知道有神,而人偏不要知,故向神硬化麻木,毫无感觉;其结果当然就与神的生命疏远、隔绝了。人的堕落、败坏,乃始自里面的昏花;所以我们里头的光若不明亮(参太6:23),就当留意,因为这就是开始堕落的信号。人的心地麻木、顽梗、固执,表明他是被神弃绝的;这种人得罪神,却不怕祂的审判,仍是我行我素,毫无忧虑地过着取悦自己的生活。

  3、良心丧尽19

  「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原文直译〕「他们既已拋弃所有的感觉,就任凭自己邪荡,以致贪行种种的污秽。」「良心...丧尽,」原文是使自己失掉所有的感觉;人有爱心、公义、良善等许多感觉,却都拋弃了。他们的良心丧尽,就是失去应有的作用,麻木不仁,不会警告人约束人,所以他们只有「放纵私欲,」是任性的放纵不羁,为满足私欲便不择手段地去达到目的。信徒在重生后,良心恢复敏锐的感觉,应当常存无亏的良心。他们的良心既然丧尽,就「贪行种种的污秽,」指一般卑污的罪,新有的罪和所有贪图个人利益而作的坏事,虽然在那些丧尽良心的人看来,是一种享受。在神眼中却是一种污秽,一种要受审判的罪恶。他们完全不顾别人的权益,不时想获取更多财物或性欲快感,而致力从事各样不洁的事。人是先拋弃里面的感觉,然后才放纵私欲,做出种种卑污的事,所以信徒保守自己圣洁之生活,是尊重里面的感觉。

  二、信徒应有的改变20-24

  本段经文与上段是明显的比较,就是将信徒的圣洁生活,与不信的人污秽的生活作比较。以弗所的信徒从前是外邦人,在信主之后使徒教导他们应有明显的改变。?

  1、为何要有改变--你们是基督徒20-21

  我们信主的人已经蒙恩重生都是基督徒,所以在生活上应当去旧换新,与以前应当有所改变。「你们学了基督,却不是这样;」「如果你们听过祂的道,领了祂的教,学了祂的真理,」本节的开头原文有『但是』一词,表明信徒的生活与外邦人的生活截然不同。「学了基督,」表示这些话是对基督徒说的。圣经对于非基督徒,只叫他们“信”基督,主耶稣在约翰福音中,屡欢要那些不信的犹太人信他(约1:12,3:16 ) 但对信徒则叫他们“学”“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太11:29)我是你们的主,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就有福了(约13:14-15)。先信后学,这个次序是不能倒置的。你们已经“听过他的道”,以弗所的信徒既然听过他的道,就有责任去遵行。“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10:17),听道是蒙福的入门,世人不能得神的恩典,因为掩耳不听真道。「如果你们听过祂的道,领了祂的教,学了祂的真理,」「听过祂的道,」指听见过关于基督自己和祂的言行。「领了祂的教,」原文有『在祂里面』受教的意思,信徒是因有基督的生命,故能学基督;领受生命在先,效法榜样在后。「学了祂的真理,」『真理』原文没有冠词,指主耶稣在地上所成功的一切属灵事实(包括在十字架上脱去旧人),如今成了蕴藏在祂里面的属灵实际,所以祂说『我就是真理』(约14:6);我们所学习的是活生生的真理,是活在耶稣里面的。听主的道是『知』,领主的教是『信』,学主的真理是『活』。

  2、应当怎样改变--应当去旧换新22-24

  「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22节「行为上的旧人,」『旧人』指我们从老亚当而来的旧生命,这旧人是我们从前生活样式的源头,是在从前行为上表现出来的。「脱去...旧人,」『脱去』乃是一次已经有过确实完成的事。甚么时候我们相信接受了基督,甚么时候我们就已经脱去了旧人。人的生命为何会变坏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我们的旧生命因受撒但的迷惑,就产生了强烈的欲望,称为『私欲』,因而日趋败坏,越过越坏,直到无可救药。信徒对于旧人,不是去改善他,而是像脱衣服那样的脱除他。信徒的旧人已经与基督同钉在十字架上(罗六6),虽然这是一个已经成功的客观事实,但在主观的经历上,仍未能完全经历基督所成就的救恩,所以必须天天在生活上继续不断的脱去旧人。「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23节「心志,」原文是指我们重生时所得着的灵生命,扩展到的我们的心思,使我们的心思有了属灵的模样。「改换一新,」神的灵在我们心思里感动并支配我们的心思,叫我们的心思得以更新。外邦人是活在心思的虚妄里,他们的思想完全是虚假的,我们得救的人是有神的灵住在我们的灵里,但有时还受心思的支配,所以神的灵必须进到我们的心思里,改变我们心思里的虚妄,好使我们的心思能达到『灵的心思』(罗8:6『体贴圣灵』的原文另译)那种成熟的地步,那时,我们心思所想的,就都是属灵的。这里原文是『得以更新』(to be renewed),是被动的,不是我们自己更新,乃是被更新;且是现在时态,表明这更新是延续性和不断发展的。主的救恩,不只在消极方面对付我们旧的生命,并且在积极方面给我们新生命,使我们能除旧更新。

  「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24节「照着神的形象造的,」本句在原文并无『的形象』,意即这新人是照着神自己造的,有神的生命和性情。「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真理』指在主耶稣里面的那真理。『仁义』是指对人的行为,人与人相处,以公义相待;义就是合于神的法则。『圣洁』是指对神的操守,有献身与敬虔的含意;圣就是与神的性情相合,而和一切在神之外的有分别。神使我们重生的目的,是要从迷途中领回我们,以达成当初创造我们的用意。按原文文法,22节的「脱去」和本节的「穿上」,都是已经完成的形式;这脱去旧人、穿上新人的转捩点,并不要我们来努力完成,乃是基督早已借着死而复活为我们成就了。

  三、新人应有新生活25-32

  现在保罗从信徒的地位,说到信徒的生活。信徒是借着与基督联合得以脱去旧人,如同脱去一件旧衣服,穿上新人,如同换上一身新衣服。他们应在日常生活上,显出使人惊讶的改变。这几节经文,保罗列举了一些基督徒与人共处的原则:从言语清洁诚实讲起,一直讲到用恩慈相待为止。这些内容似乎是琐碎的事,其实是很重要的信徒生活原则。

  1、弃绝谎言常说实话25

  「所以你们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原文直译〕「所以你们既已脱去虚谎,各人就要对他的邻舍说真话,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的。」谎话是世人最普通的罪,他们无论大事小事,即使无须说谎的事,也随便说谎,不算作一回事。所以基督徒若能在这一项罪上,显出与世人的分别,就已经在大部分的生活上显出见证了。说谎,虽然在世人看作小事,基督徒却当看作是必须“弃绝”的罪。为什么要弃绝谎言?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的。既然是“肢体”,同在一个身体上都是互相了解的。“弃绝谎言”指消极方面应丢弃虚假的言语“说实话”指积极方面应用诚实相待。我们切勿因别人未讨好自己,或未常常称赞自己而不高兴,也不必故意说些谄媚的话去讨好别人,只要用爱心说诚实活。“诚实”是基督徒与世人分别最明显的记号,许多不信主的人所共有的感觉。而基督徒在世人中间,最亏缺神的荣耀的罪,就是不诚实。信徒是互相为肢体的;没有一个身体上的肢体,是可以提供错误不实的信息给其他的肢体的;若彼此传递错误不实的信息,身体必陷于瘫痪。

  2、虽有生气不可犯罪26-27

  「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原文直译〕「生气,却不可犯罪;不可让日头落下时,你们还在激怒中;(后半节更直接的翻译是:『不可让日头落在你们的激怒上。』)」「生气却不可犯罪,」这里的语态是用祈使法,所以不是命令信徒生气,而是准许信徒生气;信徒对别人不义、不虔、不法的情形,有时会生气(林后11:2)。但要紧的是,生气不能有罪的动机(例如因怨恨而生气),也不能陷自己于罪里;亦即生气若为反对罪、憎恶罪那是对的,若为发泄忿怒,叫自己舒服,就是犯罪。我们活在这个罪恶的世界上,而且仍有血气的身体难免有生气。人所发的怒气,大半出于仇恨,或感情的冲动,有各种的偏见,带有罪的成份。怎么生气不犯罪呢?就是不带恨和怨的成份,不怀怨在心。所以「不可含怒到日落,」意即不可培养怒气:程度上不可越限,时间上不可太长,不要到日落还在生气,这是神所不称许的。信徒必须每日清除心中对人的一切不满,才不致积怨在心。

  「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27节「魔鬼」造谣者,诡诈者;「留地步」留地位,留机会,开道路。魔鬼每一次要在神的儿女身上做工的时候,它总是先寻找一个可供它做工的地步;我们若不给它留地步,它就没有工可作,这便是我们的得胜。这里的意思是如果你生气不消止,一直动怒,就给魔鬼留下地步。魔鬼引诱我们犯罪,常是先从最小的事上引诱起;当我们不留意时,它就得寸进尺,逐步引诱我们,终于把我们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我们必须儆醒,在最小的事上,也不可给魔鬼留丝毫的地步。生气的人容易含怒(26节),怒气一进来,人就不容易自主,魔鬼也就有了机会。所以虽有生气却不可犯罪。

  3、不可偷窃亲手做工28

  「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偷窃的,」偷窃与生气动怒无关,但与给撒但留地步有关,偷窃是虚谎的一种,是出于撒但的是不义之罪。这里叫我们感受到希奇,似乎以弗所的信徒灵性情形远不及我们,连偷窃之罪还未戒清。我们相信一般信徒都不至犯这罪。我们要省察自己,在许多时候我们不知不觉也犯了这样的罪。例如:偷窃公家用品,公家的时间,用各种的方式,取得不合法的便利和好处。未经别人许可而擅自取用别人东西。基督徒最明显的『偷』是:偷神的荣耀、偷神的时间、偷神的恩赐、偷神该得的奉献。还有借书不还,偷窃父母的。「作正经事...分给那缺少的人,」这里的教训还有积极的一面,例如:本来偷窃的因做了基督徒,不只勤劳工作谋生,还去帮补需要的人。所以亲手做工,可以说是一种不给魔留地步的方法,若不劳力做工,生活发生困难便给魔鬼试探人的机会,就很难胜过贪心的罪了。

  4、不说坏话只说益语29

  「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原文直译〕「任何败坏的话,都不可出你们的口,却要按需要说造就人的好话,好叫听见的人得恩典。」〔原文字义〕「污秽」腐烂,无用,坏的,(用来指水果的腐烂或鱼类的腥臭);「造就」建造「益处」恩典。「污秽的言语,」会败坏听见的人,叫他的思想中毒,心灵受到污染,故不可出口。「说造就人的好话,」人所需要的是属灵的建立,是生命的建立;『好话』就是出乎神的话,因为只有神是善良的。

  「叫听见的人得益处,」我们说出神善良的话,就是说真理,能叫听见的人得恩典,也就是得着神。

  言语在基督徒的生活上占很重要的地位。实际上少有人能够一天到晚不说一句话,反之我们每天要说许多的话。这样,基督徒若在言语上能够谨慎,随时说造就人的好话,就在大部份的生活上获得成功了。雅各说若有人在言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什么是污秽的言语?就是淫词妄语,也包括咒骂人,和粗糙无礼的言语,这些都是基督徒不应当说的,而且一句也不可出口。“只要随时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使徒教训我们说话不是为自己的痛快,乃是为听见的人的益处。所以要随事随时在所发生的事上---说些使人得益的话。而不说批评毁谤的话,这就是基督徒在言语上发光的方法。

  5、别叫圣灵为你担忧30

  「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祂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原文字义〕「担忧」难过,痛苦,悲叹。“不要叫圣灵担忧,”可说是这一小分段中,最重要的一句。一切的罪恶都会给魔鬼留地步,也会叫圣灵担忧。为什么不要叫圣灵担忧?因为我们原是“受了他印记”表明是属于他的,是在他的权下,由他支配和管理。“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就是等候基督的再来。因为圣灵是永远与我们同在,直到主的再来,所以我们不当犯罪,使圣灵难过为我们担忧。本节圣经给我们特别的亮光,当我们所作的不合神的旨意,圣灵会为我们担忧。这是一种爱而不忍弃之的表现。例如:你不爱那人,可以随时丢弃他,你不会为他担忧的。但你爱那个人,他前途的安危会使你为他担忧了。圣灵对信徒的爱也是如此,所以圣灵为你担忧。(赛63:10)

  6、除掉罪恶恩慈相待31-32

  「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这两节圣经,是从两方面论及信徒的存心。消极方面要除去一切的罪恶,积极方面要用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使徒列出这几样罪,不会都表现出来,有些是隐藏在内心,都要把它除掉:「苦毒,」隐藏在心里的仇恨和坏性质,形容一个人受到损害和轻忽而怀有残忍报复的心。「恼恨,」猛烈怒气的发作,突然爆发的情绪。「忿怒,」直接伤害的、涉及罪的忿怒,是一种已养成的暴躁的情绪。因仇恨,敌意,生气,(激动到极点)「嚷闹,」愤怒的大叫,喊叫,怒气的争吵,痛骂敌对者,并发出的野兽的咆哮和叱骂。

  「毁谤,」侮辱之言,包括咒骂,对兄弟以侮辱嘲笑的态度所出的恶言,指搬弄是非。恶毒,」向别人怀恶念恶意,是苦毒、恼恨之母,卑劣的气质。这一切都是出于本性的恶行,信徒不可容让它们存在心中,都要除掉。这些都会破坏合一的生活,引起扩大的纷争。按照原文,本节的命令是用被动语法;我们凭自己不能除去这一切,但是祂能,我们的责任乃是与祂合作,让祂的十字架来做工在我们身上,让主来替我们除掉。在积极方面应用“恩慈相待”,恩慈是神本性的美德,是圣灵的果子之一。神既然用恩慈待我们,我们也当用恩慈待弟兄。使别人从我们白得好处,以这种原则待人必使我们和睦相处。什么叫「恩慈」待人:就是仁爱,慷慨关心别人的益处,虽然对个人有损失也愿意帮助人。又要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怜悯”是对弱者和不幸者表同情。乐意背负他人的重担。「正如神饶恕你们一样,」本句解明要怎样地“彼此饶恕”,就是要像神在基督里饶恕我们一样地饶恕,不是表面上饶恕而内心却怀恨,或暂时不追究,后仍要算账;乃是真正的的饶恕。这才能使我们与弟兄之间有真正的和谐,而实在地彼此相爱。有一位神仆指导我们说:人得罪我们时,我必须赦免他,这样我的心灵就得释放。否则!我怎能求神赦免我的亏欠呢?(太6:14-15太18:35)

【作者简介】 倪雅各牧师:雅博网作者。1971年出生,浙江乐清人。1986年蒙恩信主,1988年受洗,1992年奉献做传道人!2007-2009年奉献做传道!2007-2009年就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2009年按立教师, 2012按立牧师,2013-2015年就读武汉大学心理学博士,2015年新加坡金链灵修神学院深造! 恩赐:宣教、布道、培灵、培训、心理铺导等。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