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还是在后
读经:马太福音20:1-16“因为天国好象家主清早出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作工,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约在巳初出去,看见市上还有闲站的人,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也进去了。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这样行。约在酉初出去,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
“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他们得了就埋怨家主说: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拿你的走吧!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或作“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当我们读这段经文时,可能有些年青弟兄姊妹对这里所讲到的时间看不懂。我们这本圣经是在大约九十年前翻译的,当时我们中国人对时间的表达还不是用几点钟,而是用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的方法。这比喻是说一位家主雇人进他葡萄园做工,从清早到傍晚,前后有五批人进去。第一批是早晨六点钟,接下来是上午九点,中午十二点,下午三点,最后的酉初是下午五点,离工作结束只有一小时了。不少弟兄姊妹对这比喻搞不清楚的,是为什么家主给工钱,不但从后来的先给起,而且还不分先后,给的一样多,先进园作工的埋怨时还受到主人责备。更无法理解的是耶稣最后的结论还说,那后进去作工的才是被选上的。是不是耶稣也主张吃大锅饭,多做少做一个样,甚至还是少做的好;那不是鼓励人不必尽心竭力、多作主工吗?耶稣在这里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多做少做不一样
其实圣经里许多地方都很清楚告诉我们,在主那里,多做少做并不一样,凡我们为主所受的劳苦都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
在马太福音25:14-30耶稣讲到一个主人按才干给仆人银子、一个五千两,一个二千两,一个一千两。仆人得的银两有多有少,不是因为仆人本身重要性不同,而是他们的才干不同;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是主人有偏心。到交帐的时候,主人的要求是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的。(路12:48)那一千两的是因为没有赚钱而受责备;如果他能赚一千两,他就可以和另外两个仆人同样得主人的称赞。
在路加福音十九章也有一个类似的比喻,讲到一个贵胄给十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和前一个比喻不同的是,在这个比喻里,大家得银子数量是一样的,所以银子在这里就不再是预表才干和恩赐了。我们从主那里得到同样多的,应当是主的恩典、主的爱,祂为拯救我们每个人所付出的代价是相同的。祂没有为救彼得、保罗多流一滴血,为了洗净你的罪,祂也没有少流一滴血,祂为我们所付的代价是人人相同的。
那么为什么有的一锭银子能赚十锭,有的一锭银子赚了五锭,有一个连一锭都没有赚回呢?问题就在我们每个人蒙了主同样的恩典以后,对主感恩的程度有不同。有的知恩感恩,因此就有甘愿事奉主的心志,工作也会努力,得到美好的效果。那个赚十锭的仆人正表明在众仆人中是最感恩的,所以在做主工作时也是最努力,最肯付代价的。那赚五锭的对主恩典也有认识,但不如那赚十锭的那么深刻,在事奉主时就不如前一个仆人那么尽心竭力。那个一錠也不赚的,就是那些虽蒙了主的恩典,却并不感恩,甚至还常嫌主爱他不够的。这样的人自然不会为主尽力工作,到交帐的时候也就交不上了。
圣经上说:“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林后9:6)这个比喻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信息,今天多劳苦的仆人,将来就多得赏赐,那赚十锭银子的要管十座城,那赚五锭的也可以管五座城,是按照各人工作努力的程度,劳苦付代价的程度而得赏赐。耶稣并不主张吃大锅饭,多做少做在主那里并不一样。
这是反映不同工作心态
那么为什么耶稣在这个比喻里,又对多做少做的人都给一样工钱呢?如果我们从他们工作时的态度来思想就会发现,先进葡萄园做工的和后进去的在做工时的心态确实是完全不同的,而后进园的在做工时的心态,正是能蒙主喜悦被主选上的原因。所以对这个比喻,我们不是从他们谁多做谁少做来认识,而要从他们在工作中不同的心态来认识。
为了把在前和在后区分得更清楚,虽然进葡萄园做工的有五批人,我们从最先进园和最后进园的两批来看,耶稣称为在前和在后,被召和选上的。
工作需要我还是我需要工作
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劳力市场,每天早晨是人去雇用他们做工的时候。如果今天那些劳工发现人少而需求多,他们就会抬价,如果今天人多需求少,他们便宜一点也会同意去做工。当他们看到主人来找工人时,就知道现在葡萄成熟了,需要有人去收,否则会烂掉。所以他们心里很清楚,主人非我不行,他们的心态首先就是“工作需要我”,主人有求于我。
但是下午五点钟进去的人,就不敢有这样的想法,他们知道今天能够进葡萄园做工,并不是因为主人需要他。都已经下午五点了,并没有什么要赶工的;只是因为主人看他们可怜,等了一整天都没有走开那种迫切需要工作的心情,所以给他们工作的机会。那些后进去的清楚知道,并不是工作需要他,而是“他需要工作”,他们和先进去的人,同样在葡萄园做工,但做工的心态却完全不同。
弟兄姊妹,今天我们在事奉主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态?是像先进园的还是后进园的?是不是以为工作需要我,这些事工少我不行?这样的人在主面前必然会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以为耶稣有求于我,少不了我。当工作做出一点成绩时,就容易骄傲自大,以为全是自己的功劳,连耶稣也得谢谢我才行。
那些后进葡萄园的即使做了一点工作也不敢夸口,他们知道今天若不是主人对他们特别的怜悯,他们是根本没有机会进葡萄园做工的。工作并不需要他们,葡萄园没有他们完全不会受影响,主人召他们进葡萄园,只是因为看他们可怜而给他们机会。当家主早晨召人进他葡萄园作工时,没有被召到的人,有的等了一会,看没有机会也就走了;惟有这几个人,都已经等到快收工的时候了,还是没有走。什么原因?因为他们太迫切需要工作,似乎已经没有希望,仍坚持等在那里。越是等到下午五点钟的,他心里对工作的需求也越是迫切,也就越体会他能够进葡萄园做工,不是因为工作需要他,而是他需要工作,是全靠主人的恩典和怜悯才得以进去的。
由此可见,耶稣选上那些后进园的,不是没有道理的,不是因为他们迟进去做得少,而是因为那些人知道是“他需要工作”,而不是“工作需要他”,这是每个做主工的人首先必须有的事奉心态。
要讲道只有在梦里
记得在1958年,所有公开教堂联合礼拜,把绝大部分的教堂关闭,只剩下极少几个。以上海为例,从两百多个公开教堂,一下子减少到二十个左右。这样一来,传道人也就大量过剩,几乎百分之九十的人不得不转业,失去了讲道事奉的机会。
有一天我见到一位原先是作传道的弟兄,他告诉我他昨晚作了一个梦,梦见他又站在讲台上讲道。他一面说,一面掉下了眼泪;因为他知道,按当前的条件,他想讲道,真的只有在梦里了。当时我还年轻,本来就没有什么讲道的机会,所以不像他对失去事奉机会的感触这么深。但从他的神情和眼泪里,我看到他为失去讲道的机会而痛心,当有机会讲道时不够尽心而后悔,在我心里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亲爱的弟兄姊妹,不要等到我们失去事奉的机会时,才明白我们今天能事奉神,那是祂给我们的机会和怜悯,不是工作需要我,实在是我需要工作以报答主恩。今天我们能有机会作主事工,切不要以为那是因为耶稣没有办法,非你不可。神的工作没有你照样可以,而且可能还作得更好。当我们为主作一点工作后,我们只能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作的本是我们应分作的。(路17:10)我们是没有什么可夸的。
十几年后,我自己也有了和那位弟兄同样的感受,那是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文化g e命时期,一切宗教活动都被严厉禁止。那时我们有一些弟兄姊妹还是在暗中有聚会和事奉,而且工作得越来越有影响、有成效。当时我心中很为自己能在这些事工里有份而高兴,感到这里面有我的一份功劳。
到1973年我们的事工被z /-府发现,我有几年被关在牢里。记得当我刚被 b u的时候,我还祷告神说,为什么不保守我们的事工不被发现,这样我还可以为你多作一点工作。心想这下我被 b u不能再继续事奉,工作必大受影响,这是神没有保守我而带来的损失。今天回想起来,这样的想法是多么无知和可怜。
在我被关押的那几年里,总以为这一辈子不再会有事奉主的机会了,因为在当时,按我的案情,是必定要被重判的,心中常为此感到沮丧和失望。这时我和刚才提到的那位弟兄有了同样的感触,再想作主圣工也只有在梦里了!
神的怜悯使我六年后再次有机会事奉主,刚开始有机会讲道时,每当讲道前祷告的时候,我都忍不住会热泪盈眶,深知这完全是主的怜悯,才使我能再次有这样讲道的机会,真像下午五点钟进葡萄园工作的人,是我在牢里时不敢想象的事。
不但如此,当我回家的时候,我看到没有我,神的事工并不受影响,照样兴旺。我只有俯伏在主面前,承认神的工作并不一定需要我,但在我人生中却不能没有事奉神的机会。我真正认识到每一次的事奉都是神的怜悯,是祂给我的恩典和机会,不是工作需要我,是我需要工作。这样,只要有事奉的机会,我都不敢推辞不做,也不敢嫌苦嫌累。
所以弟兄姊妹,我们究竟是先进园的还是后进园的,是雇工还是仆人,是被召的还是选上的?让我们对照自己在作主事工时,心中是怎样想的,是工作需要你还是你需要工作,就可以分辨出来。
讲工价还是不敢讲工价
正因为那些先进葡萄园的自以为是工作需要他,所以他们在做之前也先要和主人讲定工价,要不然是不做的。从主人后来跟那些先进去做工的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么?(太20:13)可见这个工价还不是主人出的,而是他跟主人要的。但是那后进去的,会不会跟主人讲工价?会不会跟主人说,你要我进去,给我多少工钱?少了我是不进去的。我想不会有这样的人。他们知道能进去做工,已经是主人的恩典和怜悯,到时候不论给多给少,都是主人的恩典,根本不敢争应得多少。事实上主人对下午五点钟进去做工的人,连“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这句话都没有说,只是告诉他们:“你们也进葡萄园去”。当然主人不会因为他们没有讲定工价,就让他们白做。他们也相信这位主人既然肯这样怜悯他们,是一定不会亏待他们的。
同样得一钱银子,先进去的认为是他该得的工钱,后进去的知道这全是主人的恩典,在看待所得的银子上,是完全不同的。今天一个事奉神的人,如果向主讲工价,我们把他叫作雇工,不是真正事奉主的人。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碰到自己身上,就常常糊涂了。在我们事奉神的时候,总是有人会向主讲条件,要这要那的,必须要耶稣先满足了我们的条件,然后才肯走上奉献的道路,有时我们还把这样讲条件美其名为‘求印证’。
为了清楚我们的事奉是出于神的呼召,我们可以求印证,但所求的不应当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需求,那就成了向神开条件。当神打发基甸去和米甸人打仗的时候,基甸是两次求印证的,(士6:36-40)看羊毛是湿的还是干的。并不是基甸自己需要干羊毛或湿羊毛,趁机向神开条件,他只是单纯的求印证,以此明白神的旨意。
只有真正认识我们能事奉主,是因主的怜悯和恩典,是因为我需要工作,我们才不会开条件讲工价。为什么总是有些弟兄姊妹在出来事奉神之前,要先向神开一些条件呢?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分清楚求印证和开条件的不同,明明自己是在向神开条件,还自欺欺人,以为是在向神求印证。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心里总以为这些工作非你不行,是工作需要你,神需要你帮祂作工。很自然的,你就会趁此机会向神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作为你为祂作工的交换条件。
有一位姊妹,曾经受过神学造就,她所在村子的聚会点没有负责带领的人,大家想如果她能出来事奉主就再好不过了。几位负责弟兄去和她交通,讲到教会的需要,希望她有负担起来事奉。这位姊妹听了很高兴,表示她一直就很有负担要事奉主,也一直在等候主给她印证。什么印证呢?就是她所住的房子要调换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地方,她的身体也还不够好,还有她女儿的工作还没有落实。什么时候这三个印证得到成全,她就出来作教会的事工。这几位负责弟兄不得不知难而退。
弟兄姊妹,这算什么印证啊?听上去好像是在求印证,其实是趁主的事工需要她的时候,给主开交换条件。你不为我把我的住房、身体的健康和女儿的工作问题解决,我就不出来事奉,祢的羊群就没有人管,祢的事工就没有人做,看祢有什么办法?这和那些早上进葡萄园工作的人,先讲定“一天一钱银子,少了不干”有什么两样?
得今生好处还是为将来赏赐
如果耶稣真的答应了这位姊妹的三个要求,满足了她的愿望,有人以为她是多么合算,今生的要求得到满足,来生因事奉神还能得赏赐。其实这是她最大的损失,因为她今后为主所做一切工作,都不再有价值、不再蒙主记念了。将来耶稣要跟她说:你和我讲定的‘一钱银子’,我早就已经给你了,你所有的事奉和劳苦都是应该的,因为是我用这一钱银子买来的。当别人因事奉主而得主称赞和赏赐的时候,她将要后悔莫及,因为她已经得了她的工价,而且是按她自己提出的要求得的。不但如此,如果她的事奉作得不好,恐怕还得受主严厉谴责,因为她已经得了工价,而她却没有把该作的工作做好。
弟兄姊妹,你是希望得到主给你今生的一些好处呢,还是愿意将来得主的称赞和永远的赏赐?当你看到有些弟兄姊妹从神那里得到一些今生的好处时,你是因而眼红呢,还是愿意积存更多财宝在天上?当你在事奉主的时候,你是不是感到你是在帮神的忙,这些工作非你不行?我们在事奉神之前,有没有向神开过条件?
那些早晨六点钟进去的,其实是最可怜的人,他们确实是整天劳苦,但在主面前却没有价值、不蒙记念。他们是雇工,虽然进去的时间在先,但工作的心志却在后。就像那位姊妹,如果她能明白这个道理,可能她就不敢跟主讲这些条件了。当以赛亚听到天上的呼声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以赛亚是赶快的回答:主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以赛亚没有认为神这样的呼召,是因为神没有办法,需要有人去帮祂的忙,刚好可以趁此机会向神开条件、提要求。以赛亚知道,神给人有为祂作工的机会,那是祂的怜悯和恩典,正是我们报答主恩主爱的机会。
今天我们究竟是先进去的还是后进去的,是被召的还是选上的,我们在事奉主的时候,是不是有趁机向主开条件?我们越感到自己不配,越认识事奉主是主给我们的恩典和机会,我们就越能被主所选上。这不是说一个事奉主的人就不能向主有任何要求,我们完全可以把我们所要的告诉神,但千万不要把‘向神求所要的’和‘做不做主的工’连在一起,这就成了交换条件。
等安排还是主动寻找
此外,先进去和后进去的还有一个很不相同的地方,就是那些先进去的只做主人安排好规定的工作;我相信当他们在和主人讲工价的时候,一定也会讲清楚,主人需要他们完成哪些工作。对他们来说,得一钱银子就是干一钱银子的活,如果有太多活要干,那得另外讲价钱。
但是后进去的,主人并没有什么工作可安排,尤其是下午五点钟进去的,还有什么工作可以安排给他们做呢?在这个葡萄园里,该做的事早就安排给那些早上六点钟进去的人做了,何况还有九点钟进去的、十二点钟进去的、三点钟进去的。等到五点钟的那批人进去时,根本不会看到有什么工作是等着要他们做的。
这样,是不是这些人进了葡萄园,就什么也不需要做,等下班拿钱就是呢?我相信这些深尝主恩滋味的人,是巴不得能做些什么来报答主人的恩典和慈爱,一定会想尽一切方法,尽可能为主人做些什么。或许在葡萄枝最上面零零星星的挂着几颗葡萄,是其他工人忽略的,但这些五点钟进去的人,看到这些葡萄,虽然没有几颗,也一定会尽心尽力去把它们收下来。他们知道今天主人这样恩待他们,使他们能够进葡萄园来做工,巴不得能为主人多做一点,让主人少损失一点;凡是属于主人的东西,要为主人的缘故加倍爱惜。别人不收的,我们去收,掉在地上的,我们拾起来。他们在工作时只有一个心意、一个目标,就是讨主人的喜欢,报答主人的恩情。而早上六点钟进去的那些人,工作时心中所存的,就是那一钱银子。他们跟主人的关系,就是出卖劳力和拿工钱,所以在做的时候,只觉得劳苦受热,满腹怨言。如果你是主人,你会选怎样的人?
真有心事奉神的人,总是有做不完的工作,忙到来不及的。教会有许多事工是你不做没有人怪你,要做又做不完的。这里面的区别就是你把事奉当职业,还是为讨主喜悦。就像路得并不是因为有任务要去拾麦穗,而是为了讨婆婆的喜欢。拾取散落的麦穗是无法派定的,只要你愿意,到处都有,到处都是,但需要你自己去找。
两位小姊妹的榜样
有两个年轻姊妹,她们很愿意事奉主,但就是没有人请她们。她们听说在十几里路以外的一个村子,那里有一些信主的老年姊妹,她们想参加聚会,但走十几里路有困难,想自己聚会,又都没有文化不认识字。这两个小姊妹听到了,如获至宝,就一起到她们那里去说:我们每个礼拜来帮你们读圣经好不好?那些老姊妹听了好高兴,真是求之不得,就约好每星期去一次。
这两个年轻姊妹不顾白天劳累,到晚上骑着自行车赶到那里去,聚完会再骑着自行车回来。她们不会讲道,就和那些老姊妹一起念念圣经,这些老姊妹听了已经是心满意足,很受感动。不但如此,有时这两位小姊妹还特意早些去,主动帮助她们做些生活琐事,使得那些老姊妹更加欢喜。
邻近其它村子的老姊妹听到了好羡慕,也来找她们说:我们那里也需要你们来带领帮助,你们礼拜三到那个村子去,礼拜四就到我们村子来吧!顿时这两个小姊妹成了大忙人,这个村子来请,那个村子也来请,消息越传越广,使得这两个小姊妹从到处没人要变成忙不过来。
这两个年轻姊妹虽然不会讲道,也不懂牧养的道理,但她们因为甘心事奉,乐意做拾取麦穗的工作,可以忙到做不过来,到处都有需要。别人看为太小不想做的工作,她们忠心去作;没有人派她们去,是她们自己找的。那些老姊妹的生活琐碎小事,对她们来说,更是可做可不做的,不是她们的责任;但为了讨主喜悦,她们甘心乐意从这最小的事做起。她们正是那下午五点进葡萄园的人。
家务事不用指派
我们今天在教会里不是作客,教会是神的家,我们是神家的儿女。儿女不同于雇工,只做主人吩咐的事情,不然就不做。儿女在家里是主人,他知道这就是他的家,家里的事情就是他的事情。重大突发事件当然需要通过父母,但每一个作儿女的,至少应当知道父母的心意和行事的准则,应当知道哪些事情该做,该怎么做;不需要每件事情都等父母来分派,你做这个,他做那个,否则就好像与己无关。
当我们到一个家庭时,看到屋子里样样安排得井井有条,椅子在椅子的地方,桌子在桌子的地方,床铺叠得整整齐齐,我们就会得出结论,这个家庭主妇是勤劳治家的。如果我们进到一个家庭,看见里面零零乱乱的,床上的被子还没有叠好,椅子倒在地上,一只袜子在桌上,另一只在地上,我们也会得出结论,这个家庭主妇必然是懒懒散散的。
或有人说,即使零乱的家庭,不也一样可以生活吗?床上的被子白天不叠好,到了晚上不一样可以睡进去,又有什么关系呢?你要想坐的话,把椅子扶一下,或把椅子上堆满的东西推向一边,不就完事了吗?但是一个勤劳的主妇把家庭料理得干干净净,甚至还会摆上一瓶花,使之更有家的温馨。当人进去的时候,给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当丈夫回来的时候,可以休息得更加舒服。
这类工作不是可以由作丈夫的命令妻子去做的,也不是在结婚的时候,能签好合同条约的。如果妻子不愿意,作丈夫的是无法勉强她这样做的,这完全在于妻子主动,愿意勤劳治家,在于她愿意讨丈夫喜悦的心。家里的事有许多都是可做可不做的,是很难订出任务指标的,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全在作妻子的自愿,但这里面却反映出她对丈夫爱的程度。
今天我们每一个事奉主的人,就是治理神家的人。我们把神的家究竟治理得如何呢?在这个家里,我们是勤劳的主妇还是懒惰的主妇?我们对神的工作只是勉勉强强做些不得不做的事情呢,还是真像一个勤劳的主妇,把一切工作都尽量做得完美无缺,尽可能做得合乎主的心意?神可以命令我们去做一件事情,但神无法命令我们尽心把一件事情做得好,正好像作丈夫的没有办法命令妻子一定要把这个家治理得舒适美观,要摆上一瓶花,这是需要那个作妻子的自己去找,主动甘心去做的。
整天劳苦还是时间紧迫
最后,那些先进葡萄园的和后进去的,在工作时还有一个很重要不同的心态。那些先进去的说自己是“整天劳苦受热”,确实是如此,他们在这劳苦受热的一整天里,唯一盼望的就是熬到下班,拿一钱银子。他们在做工时所想到的就是银子,所以越等越不耐烦,越做越觉得辛苦难受,怎么时间过得这么慢,还不到下班拿工资的时候?这样的工人可以做到主人命令他必须做的事,因为否则会拿不到这一钱银子,但要指望他把工作做得尽心、做得好,就不用想了。
那些下午五点钟进去的,就完全是不同的心情,他们心存感激,为了报答主人的怜悯和恩典,巴不得能为主人多出汗出力。他们知道进园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钟,下班就在眼前,要为主人做工的时间已经不多。他们就怕时间太短,一到下班就没有机会了。所以当他们在做的时候,有一种紧迫感在催促他们,使他们不敢懈怠。他们不在乎劳苦受热,就怕时间不够、错过了机会、无法报答主恩主爱。
那些先进去的人是不会有这种紧迫感的,他们只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十二小时的工作实在太长,什么事情都尽可以慢慢做,工作来不及的话,还可以要求加班费。今天我们在事奉主的时候,是像那五点钟进去的那样,知道主来的日子近了,就在眼前了,已经到了最后一小时,需要抓紧每一分钟,抓住每一个机会,还是慢慢来,随随便便应付做一下?
从耶稣所讲这个比喻里,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事奉心态。究竟我们是像那些在前的还是在后的?那些在时间上先进葡萄园的,在心志上却是在后的,不能得主的喜悦。那些在时间上后进去的,他们的心志却是在前的。所以耶稣说:“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那些后进葡萄园的才是被主所验中所选上的,他们先得到主人的赏赐,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弟兄姊妹,让我们都做一个不但被主所召,更是被主选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