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认识神的美善

2017-10-20 作者:谢迦勒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1.jpg

 【诗106:1-2】你们要赞美耶和华。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谁能传说耶和华的大能,谁能表明他一切的美德。

  我们的神是“本为善”,这是圣经常常用来描述上帝的一种说法,在圣经中一共出现了十五次。这里面包含着两个内容。一方面是“善”,这里的“善”是良善。良善这个词,世界上很少用到,倒是另一个看上去和它差不多的词‘善良’常常被用到。有人觉得善良或许就是良善,只是个人使用习惯的不同而已。在和合本圣经中,既有良善这个词,也有善良这个词,并且原文还真的竟然是由同一个单词翻译而来。既然是同一个单词,为什么却被译成了两个词语?这绝不是因翻译圣经的人随意之举而产生的差异,而是根据圣经本身对该词的注释。我们常说,解释圣经最准确的依据一定是来自于圣经本身。善良一词,按照人们的用语习惯,常常都可以用在人的身上,我们可以说“勤劳善良的人们”、“他是一位善良淳朴的老人”、“这个小姑娘的心地善良”等等,所以,善良这个词,我们把它用作一个相对的概念。但是,良善一词,圣经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绝对概念的词。绝不可能用在人的身上,因为世间没有一个人够得上良善,唯有神可以称作良善的。

  有一次,一位少年的官,也是一位财主来到主耶稣面前,一开口就称呼耶稣为“良善的夫子……”,主耶稣马上纠正了他的这个不伦不类的称呼,主耶稣说:“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呢,除了神以外,没有人可以称为良善的”。主耶稣这么说,并不是为了否认自己的良善,而是说,如果你称我是良善的,就应该承认我是神;如果你认为我是一位夫子的话,就不要称我为良善的。你称我为“良善的神”说得过去,或者称我为“善良的老师”也说得过去,但是,称我为“良善的老师”就不对了。良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是指所有美好、美善的一个综合体。神就是一切美善的根源,世上一切的美善都是从神而来,在他毫无不义,良善包含了诸多美德。

  另一方面是“本”,本是根本,是指着神不能改变的属性。正是因为神具有这样不变的属性,我们信靠他,才可靠,才喜乐。只有神能被称为“本为善”,人的善不能称为本为善。因为人的善会改变,既会从小增长变大,也会退化堕落。大卫算是挺好生命的人啦,若不谨慎,也能变成犯奸淫罪,用诡计流义人血的人。挪亚这么好的一位传道人,环境一变,他也能变成醉酒赤身躺卧的人。所以,他们的善,都不能称为是本为善。唯有神的善,是完美的、永远不变的善。我们若明白这一点,从人身上受了伤害,也不会想不通,这就是人的特点,因为人没有本为善的。敬虔追求,谨慎自守的时候,就能部分反映出神的善。什么时候若停止追求,放松自己的时候,就有可能显示出丑恶的本相。

  第二节里两次提到“谁能……”,说明没有人能传说耶和华的大能,没有人能表明他一切的美德。这是因为神的能力无限,美德无限,我们有限的人无法表明无限的神的美德。我们实在有福,被神选召,做他能力与美德的亲历者。也让我们成为他美德的传扬者。【彼前2:9】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但是,很可惜,今天很多神的儿女不能传扬神的美德,不能传扬是因为他们没有太多亲历神的美德,没有太多亲身经历是因为他们对神的信靠还三心二意。心怀二意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多少基督徒聚会不愿意参加,在家也不愿意祷告读经。这样的信仰生活和态度,一定无法认识上帝的美德,也就更没有吸引力了,别人拉都拉不动他们,因此这样人也比较容易掉队。真正认了神美德,亲自尝了主恩典滋味的人,不用别人辛辛苦苦的拉,甚至你推都推不走他们。我们神的美德与能力太丰富了,太无限了,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经历、去品尝、去认识,只恨一生的时间太短了,也只是认识一点点而已,如大海里舀出的一碗水。诗篇27篇中有一节经文,能帮助我们来认识神的美好。

  【诗27:4】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他的荣美,在他的殿里求问。

  这节圣经在帮助我们认识神的荣美上,提醒了我们三个方面:

  第一,寻求的态度很重要。“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诗人曾经寻求,现在还在寻求的就是认识神的美德。主耶稣也应许我们,【路11:10】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有的弟兄姊妹,信主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他们很要主,不怕辛苦,肯舍己,对主的认识长进的就很快,经历主的恩典也多。

  第二,是瞻仰他的荣美。“瞻仰主的荣美”是基督徒祷告中经常会使用的话语,但是,真的以“瞻仰”的心态来寻求主的人又能有几位呢?瞻仰的意思是非常严肃认真的,怀着无比崇敬的心去看。因为这个词太崇高了,因此,“瞻仰”一词常被用在已经去世的伟大人物身上,活着的人,再怎么了不起,都觉得配不上这个词。我们对待神,就应该以无比崇敬的态度来认识。有了这样的态度,生活中自然就会产生敬畏神的果子。外邦人因为缺少犹太人成长的那种信仰的文化氛围,所以,在对神的慎重上,普遍不如犹太人。我们常常能看见身边的一些基督徒,在谈论有关神的话题的时候,竟然还能表现出随意的态度、使用轻蔑的口吻。

  第三,一生一世来瞻仰他。这是讲到神的美好太丰富、无限了,一生一世来认识都认识不完,都享受不够。正常的基督徒的生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都是在神的恩典中经过,所经过的路径也都是滴下脂油。

 

【作者简介】 谢迦勒:雅博网作者,基督教青年传道人。写有信仰随笔及讲章100余篇。现已编辑电子图书《圣经与信仰问答》、《耶稣所行的神迹系列》,已在本网站旷野书库上发表。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