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的死与埋葬
2019-01-25
作者:恩约子民
来源:原创投稿雅博网我也要投稿
——--创世记第23章经文摘记
亲爱的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创世记第23章。23章讲到撒拉的死与埋葬。撒拉死时年127岁,死在希伯仑,而希伯仑是在迦南地,因此撒拉死在应许之地。她既不是久病而死,也不是英年早逝,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死亡本是一场悲剧。这章的重点不是撒拉的死,而是亚伯拉罕要买一块地埋葬撒拉。
在经文开头,亚伯拉罕说自己在应许之地是外人、是寄居的,因此要去买地来埋葬撒拉。在赎买地的过程中,起初,赫人愿意让亚伯拉罕暂时使用他们现有的坟墓,这表示当地的居民都敬重他;但是亚伯拉罕拒绝了。他要的不只是这样,他要一块属于他的产业(23:9、20新译本20节说“这样,那块田和田间的洞,就从赫人归给了亚伯拉罕为产业作坟地”),“产业”希伯来文的意思是能永久继承下去的土地。他不要一处暂时存放撒拉尸骨的地方。他要一块永远属于他和他家族的土地,是最终会属于他们的“应许之地”中的一块。那块地的售价很高,亚伯拉罕最初只是要买以弗仑田头上的麦比拉(23:9)。以弗仑的答复,虽然是古代近东尊重的表现,却与亚伯拉罕的要求相差甚远。他希望亚伯拉罕不要只卖下洞,更是要把整块田地买下来。在没有讨论价格的情况下,直接开出400块银子的高价,比正常工人一年的工资更高。然而,亚伯拉罕并没有像过去那样讨价还价,他二话不说的付足了价银。
经文中说到:亚伯拉罕看自己的身份是客旅和寄居的,而我们也是被呼召在这世上要作客旅和寄居的。若是以客旅的身份来看自己,将会策底改变我们对生、死和死后的看法。
首先,身为外人和寄居的,会改变我们对生命的看法。对于我们大多数人紧抓不放的事,亚伯拉罕学会放手。在这里我们看到亚伯拉罕能自由大方地运用他的资源,以追求神国的日程表。他心中所看重的事,主导着他在地上的开支。亚伯拉罕花费大价钱买下这块地,因为他晓得,拥有这块坟地就等于拥有神应许的短期款。这笔高昂的要价对游牧者来说,一点都不合理,除非这行为代表他对神信心的宣告:有一天神的应许将实现,整片应许之地将属于他。他满怀信心,相信神会成就他的应许,因此他没有把撒拉的尸骨带回到哈兰的父家埋葬,反倒把她埋葬在迦南地。后来,亚伯拉罕自己也被埋在同一地点(25:9)。以撒和利百加,雅各和利亚都葬在那里(49:29-32),约瑟在埃及临死前,也吩咐不可将自己葬于埃及,而是要安葬在应许之地(50:24-26)。对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来说,麦比拉的田地代表应许之地的初熟果子。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我们怎样看待自己在地上的生命,也会大大影响我们将钱花在什么事上,以及我们怎样看待自己的财产。若把世界当成我们真正的家,就会不惜花钱让自己过舒适惬意的生活,拥有各种奢华的享乐,追求住豪宅、开名车等。若看自己是寄居的,就不会花大钱去装修只住一夜的旅馆,而且会把自己的房子视为神所赐祝福的管道,用于接待其他人,而车只是交通工具。我们也会学习如何处丰富,如何处卑贱,因为我们记得这世界既不是我们的家,也不能定义我们的价值。
其次,身为外人和寄居的心态,会影响我们对罪的反应,包括我们自己的罪,以及别人的罪。如果这世界是我们永远的家,那么我们最好把握现在过好日子,因为这就是我们的一切。这种思维会让我们对别人的缺点和过失感到不耐烦,也对自己持续的软弱和失败感到不解。但若这世界不是我们永远的家,我们不过是客旅是寄居的,我们就会体认到,圣灵仍持续在塑造我们,我们是他未完成的杰作,直等到我们死亡或基督再来的日子,这工作才会完成。我们现在还处在“施工”中。
最后,身为外人和寄居的,还会塑造我们的死亡观,使我们不轻看死亡。亚伯拉罕为自己的妻子哀哭,我们必须明白,哀伤对于基督徒来说是十分适切的情感,即便是我们这些盼望死人复活的人,也会对某人的死亡怀着强烈、深切的哀伤,我们应当为失去所爱的人哀伤,只不过我们的哀伤不同于那些没有复活盼望的人。分离的失落感是很真实的,哪怕我们晓得我们只是暂时分离而已。但我们当晓得,死亡并不是一切的终结。死亡也不像人们所说的轮回转世那样,只是同一种旧生命的新开始,绝对不是的。我们在世是客旅、寄居的事实,显示有一处真正的归宿,我们终将回到那里去。死亡不是最终的终结,相反的,死亡是通往天上完全产业的门,神为爱他的人预备了荣耀的产业。而唯有将我们的眼目定睛在耶稣基督为我们成就的救恩上,我们就能在面对死亡时,拥有信心相信:死亡是领我们进入神应许众圣徒荣耀的产业。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神呼召我们向前行、向上看,同时定睛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走在我们以先,清除了路上的阻碍,准备在旅程终点迎接我们光荣返家。天父为着他儿子的缘故,也将在那里伸出双臂迎接我们。我们的旅程终将结束,我们将回到家中。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