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神学和神学教育的理念和理想

2006-05-15 作者:唐崇怀  
来源:信仰之门我也要投稿

  5.人文和伦理神学

  人的存在是伦理的实践。神学教育的伦理性关切自然包括了人文性和人际社会性的品格教育和培植。这是品德塑造和灵性塑造的关注。伦理生活虽以教导为本,但得以操练和诱导为实。神学院的集体生活有如熔炉,是日後教牧生活和个性的冶炼场所。然而,道德和伦理需要有理念基础,免得学员离开学院里环境的局限,生活和品格就没有牵制。为此,伦理性教育自然地应该从生活和品性的塑造和操练转移到伦理神学的真理性教导和反省的焦点上了。基于这种神学教育本位和焦点,我们可以造就一些时代的文人和宇宙人,以回应时代的挑战。

  二. 信仰和生命的传承

  神学知识和理念的传承是神学教育的外举事务,信仰和生命的传承才是神学教育的内含事工。因为信仰和生命是不能教出来的,它是神的恩典在神的恩器仲介的运作中塑成神合用的器皿,神学院应该追溯到旧约时代的先知学校。有关先知学校的事,我们所知虽多,但神所用的以利沙都有收徒门训的圣经记录。以利沙更为其门徒建造校舍(参:王下:六:1-7)。耶稣收徒教导虽无定校舍,巴拿巴,保罗安提阿教会培训实例(徒十一:26)都含有信仰性,生活性的训诲。初期及中世纪教会修道院:传统无非都是为生命塑造的关怀而设。笔者浅见,神学教育中的信仰和生命传统使命要务应从下列几点著手:1.信仰的领会和体悟(contemplative understanding of faith)。

  一般教育常以理解为重,而以体悟为辅。但在宗教的真理上,二者轻重常是倒置,佛教的禅就是一例。从基督的观点来看,我们虽不应以真理和信仰传递的神秘性过于渲染,但是无可否认,在信仰真理的理解中,悟常重於知,但知而不悟,有火侯过旺之患;相反的,悟而不知则有偏於主观之嫌,故此,神学教育中的灵修操练当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神学院的生活不能没有强制灵修读经的守候时刻,因为只有藉著这种的操练,信仰和神学知识才能有个人的领悟和信悟,才会在成体的道中体验到成文的道。这虽和一般的修炼和修道不同,但其外举形式和框架仍可有过之而无不及之态。每日清晨的晨更灵修,黄昏的晚祷和默想都是必行之规。

  2.信心和生活的操练和操作

  基督徒,传道人的生活是十字架的信心的道路。诚如保罗所说,我如今活著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加二:20)。然而十架的道路未必在於苦或难,乃在於信靠和顺服。神的仆人和儿女应有的学习不是吃苦,而是谦卑和顺命,以取神喜悦。生命的质素和胆量不但在於不屈不亢,而在於静默乐道。修道者的三誓:誓绝无过时落後之嫌。神学院生活的信心操练应注重这些方面的挑战,舍己的真义乃是放下自己认定神的旨意和道路来跟随主。靠祂而创造,依祂而存活。这一切都应在神学院的生活中操练到家。

  3.群体生活的委身和共存

  神的呼召绝不是个人也不是个体性的。神学教育应该注重群体生活的焦点。以利亚的灰心和软弱是对神群体恩眷的忽略。神学院的生活让学员体悟到神的仆人绝非孤单,更不是孤独。团队精神,相互共存的体悟,正常的社交生活和共同的交付都是神学教育的必须。神的工人不但可以独当一面,一夫当关,更应与团队同心合体。神学院不但要训练出一些能人,更应该培育出一些组织人(organizational man)。

  C.理想的神学教育和理想的神学教育机构

  理念和理想孰先孰後不在话下,本文的目的乃盼望藉著理念的澄清陈述笔者从事神学教育三十多年来的感受和领受。下文是笔者的浅见和理想,也是笔者在国际神学研究院的使命和事奉方针,谨此提出与众共商。

  一.教学模式提案

  神学教育很明显地已由早期的提携,培训和修道模式转移到近代的学术研究模式。当然最近神学界基于灵性人格的塑造性关注,而开始回归提携和辅导型的学术研究型的并重。但是,无可否认,走读型和远程型的神学教育模式虽是无可抗拒的潮流和走势,然而教会的教牧性观察反映教会对非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存有相当的质疑。神学虽非宗教,但仍不能脱离宗教和宗教群体文化的内含和外壳。其实,神学研究和修道院常有不解之缘,修道院里的群体生活和共同体的交接是做学问最理想的境域。特别是神学教育,它不但是理性和学术界的事,更是生命,灵性,感性和生活的事。徒有知识虽可提供职业性的从业员,甚至有时可以造就专业性的从业员(professional personnel),但难促成事业性的从业员(Carrier Bound personnel)。神学院诚然不是职业学校,而是为神的子民和神的教会提供信仰相互运作(interaction)的境域,就应有相当时间和程度的共同生活空间。神学生应有住宿和驻读的时间。无论走读生或全读生,都应有设定的共同生活,灵性塑造和相互运作的空间和时间。在这种的状态和境域中,教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才会有无形的默契(covenantal bound)和共同的委身(mutual commitment),为日後的事奉和事工的合一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神学教学方针和宗旨提案

  笔者观摩神学院共50数间,在分析各神学院的使命和宗旨时,认定理想的神学教学方针可归纳於下列四点:

  1. 培育信仰

  教会对神学教育的忌避常以神学院只能增进学识,失却信仰。这种看法虽有极端和偏见之嫌,但亦不全无根据。当神学院以研究院自居时,学术自然取代了信仰,方法也取代了信心。神学教育的内容若以神的启示为基础,它就不能不焦注於圣经真理的熟练和教导;教义的透视和彻解,以及信仰和灵性的操练和塑造。将神学生培育为真正的信徒,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持定信仰,持定永生。总括来说,神学院应该培育真正的信徒。

 

【作者简介】 唐崇怀,洛杉矶国际神学院院长(现已退休)。现在印尼奉事。并任印尼万隆福音神学院院长。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