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解读圣经
2015-03-11
作者:骆颂恩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对圣经的阅读和理解,是我们每一位基督徒信仰生活上的一件大事。无论是个人灵修,还是集体的崇拜,都需要通过阅读圣经来明白和理解神的道,并作我们基督徒生活的指南。因此,正确解读圣经,这对我们基督徒在真理的追求上尤为重要。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来读经,这样才能真正得着神的话语。在教会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种解释圣经的原则和方法,其中最普遍使用的有:
1、字义解释法,它是用语言学的方法来解释圣经。按照经文各单字的明显意思,了解一句话的自然意思,其中包括圣经文法的、历史的意义。圣经的解释学是以字义作为基础,它包括圣经原文的研究释义。
2、寓意解释法或灵意解释法,它是在字义的基础上找出经文中更丰富的内容,以表达更完全的属灵意义或教训。由于某些经文本身就有象征的记号,就不能按字义解,必须用象征意义来解释。
3、以经解经,就是用含义清晰的经文来解释含义不明的经文。它是以整本圣经作为背景和指引,来了解部分的经节。“每一节经文的上下文是整本圣经,这就是‘以经解经’的意思。……惟有了解整本圣经的教训,我们才能了解个别的经节;但是,惟有了解圣经个别部分的意义,我们才能了解整本圣经的教训”。①
这三种释经的方法,至今仍最受欢迎和广泛应用。教会历史上,关于解经的方法和原理还有许多,在此不能一一例举。下面就笔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体会,在解经方面再谈一点浅薄的认识,以作共勉:
一、要重视学术性的解经
兰姆博士在《基督教释经学》中告诉我们:圣经解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灵修性的圣经解释,另一类是学术性的圣经解释。②灵修性解经所注重的是经文的应用方面,是读经者从一段经文中所得到的亮光和造就,这纯属个人灵修时在神面前的领受,它不一定是圣经的原意;而学术性解经所注重的是经文本身的原始含义。因此,“作为灵修用的圣经注释,对于一般教会造就之用,自然有其地位和益处。但是我们不可以把这种圣经注释视为学术上的注释”。③这两类解经不能互换,尤其不能以灵修性解经替代学术性解经。学术性解经是灵修性解经的基础,灵修性解经是学术性解经的应用,两者各有不同的功用。
解经王子摩根曾讲过这样一段话,来确定学术性解经的重要性,他说:“我宁可在书架上,放一本相当有学术性的释经学的书,远胜于收集四十本灵修性的解经书。”④因此,在这两种不同的解经原理中,“我们必须谨记一句古老的座右铭:‘解释只有一个,应用却有许多。’此意是说,每一段圣经只有一个意思,我们必须小心的研究,确定这段经文的意义。可是,同一段经文却可以同时应用在许多不同的问题和情况中”。⑤而学术性解经的目的就是要从圣经中发掘经文的原始意义。这就需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和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圣经。因此,首先要了解圣经时代的历史背景,包括地理、风俗、文化等资料。
正如兰姆博士在《基督教释经学》中强调:解经者必须要研究圣经地理,必须要了解圣经历史和文化。因此圣经里面的事件不但和其地理背景有关,也和其历史文化有关。还有许多不同的社会文明。⑥在解释圣经时,我们一定要尽其所能了解那段经文背后特别的社会文明,这样才能从经文中找出原始的含义。有条件的话还需研究圣经原文,这样才能有学术性解经的成果。我们一般的教牧人员和平信徒也可从许多圣经学者对此的研究成果中,作解读圣经的借鉴。
圣经尤其是新约圣经的写作,总有一个或一群受书人,他们是圣经的直接读者,这些读者所能读出的信息,就是圣经原始意义。学术性解经就是要把圣经作者希望传达给第一世纪的那些受书人的信息阐释出来。要从圣经中明白神的旨意,全面理解圣经真理,它必须加强圣经的学术性研究、解释,尽力避免圣经解释的随意性和片面性。作为教牧人员和信徒在解读圣经中也需要参考一些有权威的解经书,以此帮助我们正确解读圣经。
总之,我们在解经上一定要重视学术性的圣经解释,存客观的态度去解读圣经。了解圣经的原意。如是没有学术性解经为基础,那么,它就很可能由于过分的主观化而根本不顾圣经经文的原始意义,且偏离了神的真道。这就需要我们回到圣经时代,去认识圣经。
二、要把握圣经中的整体信息
圣经虽然是由四十多位作者,在一千多年的时间内写成的,但这些作者都是在不同的时代受到同一位神的启示,同一位圣灵的感动后才写作的,甚至圣经的编辑工作也都是圣灵参与的结果。历代许多圣经学者都共同确认,圣经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当然,对圣经主题的认识会因人而异,但它总离不开“神的救恩”和“神的爱”这个大前提。因此,我们应当看到从《创世纪》到《启示录》的一条红线——神的救赎。我们不应当把圣经的真理解释得支离破碎,要认识圣经真理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而这统一性和完整性就是圣经的主体内容。
丁光训主教曾指出:“对于圣经,抓住圣经的片言只语,还是让整本圣经讲话,这是两条不同的理解和讲解圣经的路线。”⑦他还指出:“让全部圣经向我们说话,这是读经的一个大的原则。把一节或几节经文孤立起来,圣经在别处还说些什么却不闻不问,这就是断章取义,就不能发掘圣经的精义,这倒是以人意取代神意了。……圣经所多讲的话我们也要多讲,圣经所少讲的话我们也要少讲,圣经所没有的话我们不要随意增添,这就是让圣经自己说话了。”⑧而不仅仅是让某一节或某一章圣经说话。这句话可以从神学和释经学两个方面来理解。从神学上看,它强调圣经是人对神启示的完整记录;从释经学上看,就是要将每一节经文都回到整本圣经中去解释,整本圣经作为大背景和指引的方向,来了解部分的经节,这就是以经解经。这不仅是留意经文上下的问题,而是贯穿整本圣经的主体信息。
所谓统一性,就是说圣经自始至终围绕着一个主题来展开的,这个主题没有因作者的不同或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许多圣经学者也都一致认为:“人不能单单依靠引用一节或几节经文,就可以证明一个教义或真理。圣经的教训要从它的整体教训来加以判断。他们坚持,从粗糙的字义得不到圣经真正的意义。只有使用整体的原则,才能正确的解释圣经”。⑨所以,我们必须按照圣经整体的观点,以圣经的主题原则为指引,来了解圣经中的任何一个真理。
三、要了解圣经启示的渐进性
“渐进的启示”乃是指圣经让我们看到神活动的过程,看到主动的是神,而不是人,看到神把人从旧约神学的幼稚时期,带到新约神学的成熟时期。这并不是说旧约之中没有成熟的观念,也不是说新约的观念都是成熟的。渐进的启示是启示的一般模式。旧约乃是神学上的一个开端,教训的都是初级的东西,完全的启示乃是在基督里,在新约之中。因此,旧约神学是新约神学的基础。
圣经有了旧约,还要有新约,这本身就说明了圣经启示的渐进性。其经文的例证最明显的地方就是主耶稣的登山宝训:“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只是我告诉你们……。”这就是圣经启示的渐进性。因此,主耶稣关于这个方面他明确宣告:“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太5:17)“成全”一词有充满、应验和完善的意思。耶稣来是要成全和完善,不就是因为旧约中的启示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吗?这就如《希伯来书》的作者,在《希伯来书》一章1-2节中见证说:“神既在古时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藉着他儿子晓谕我们……”。
今天,我们解读圣经,也应该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圣经的启示,它基于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神在圣经中对人的启示是渐进的,不是一次完成的。另一个是人对神启示的认识,同样也是渐进的,逐步提高的。而人对神启示的渐进性也包括两点:一是圣经作者对神启示的认识,二是研读圣经者对神启示的认识。由于人的有限和软弱,神的启示不可能一次性地完成,因人接受不了。人类历史在不断地发展,神对人类的自我启示也在不断地发展。我们从整本圣经中可以看到;神的启示是在历史中完成的,他并没有超越历史来启示他的真理。也就是说,神的启示总是在时空中进行的,总是沿着人类历史推进的方向前进的,这就是圣经启示的渐进性。这就告诉我们对圣经真理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停留在原处,要向前发展,要看到时代的亮光,这样才能让圣经的真理充满着活力和生机。这不是说圣经以外还有新的启示,这乃是说我们领受神启示的人,对神的真理有更新的领悟,更明白神美好的旨意。
四、要客观对待圣经中的难题
从古至今,许多研究圣经的学者,都发现圣经中有许多难解之处。这些难题的产生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圣经作者在科学文化上的局限,造成现代人解经上的困惑,因为圣经中的一些难题很多与自然科学有关。圣经作者的写作目的,决不在于教授自然科学,如自然学、天文学、生物学、人类学等等;而在于说明人类、自然与神之间的关系,教导世人知道天地万物都来自神的创造和管理,同时也在于启迪人们“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提后3:15)
2、圣经的各种译本在翻译上的出入,造成解经上的困难。我们都知道;圣经的原文有希伯来文、亚兰文和希腊文写成的,故在翻译过程中就难免会有文字语言上的不够完美,因而使经文的原意在某些地方不够清晰。
3、读者缺乏相关圣经背景方面的资料,这有待于考古学和语言学上进一步的发现。因为读者与作者之间相隔的年代甚远,文化背景也大不相同,这也构成圣经难题的原因之一。
4、读者领悟力不足、有限,同样也会对圣经中的某些问题产生困惑。因此,我们应当以谦卑的态度对待圣经,承认因自身的局限而不能完全明了神在圣经中的启示。
圣经是客观存在的,圣经中的难题同样也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些难题并不贬低圣经的可靠性。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圣经中的难题,并设法解答这些难题。
丁光训主教在《怎样读圣经》一文中指出:“圣经中的一切都以基督为中心,都围绕着基督,都指向基督,全部圣经中最早的部分和最晚的部分相隔一千年以上,而基督是解释全部圣经的钥匙,基督解除了圣经中的矛盾。”⑩骆振芳教授也认为:“在旧约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人物在道德上的缺点,这会使我们不安,也常有许多的矛盾,前后不符合之处,这一切在一个深思明辩的读者面前很难以一种牵强附会的解释去消除。道路是崎岖不平、弯曲多变的,但它清楚地指向一个目标,那便是新约中的基督。”11
这种以基督为中心的解经方式,使读经的人解除心中的疑惑,不会因为经文字面上的出入,而否定圣经的真实和权威。
在此,我们实在需要圣灵的帮助:求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荣耀的父,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我们,使我们真知道他,并且照明我们心中的眼睛,使我们明白圣经中的奥秘。解释圣经最后的目标都是要找到基督。马丁路德认为:“试验圣经中各卷书的一个正确方法是,看看它是否以基督为中心。”施密斯又引用路德的话说:“如果解释圣经要解得好而且正确,请随时带着基督在你身旁,因为圣经所论的一切都是关系到他”。12
五、要有自身的修养
一个正确解读圣经的人,除了以上几个大的原则要留意遵循之外,还需要有更重要的一步,就是释经者自身的修养;它包括文化的修养,灵性的修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就讲道的果效和传道人而言,解经的正确于否,在于传道人本身,因为什么样的人就传什么样的道;所以,传道人自身的建设比什么都重要,他必须要有自身的修养,来提高自己的素质。
1、文化的修养
文化的修养,就是一个解读圣经者,他必须受过相当的教育,其中包括良好的人文学科教育和正规的神学教育。也就是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事实证明,相应的文化知识能帮助我们解读圣经,因此,无可否认,良好的教育对释经是有益的。因此,释经者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不断接受教育的一生。
2、灵性的修养
灵性的修养,这包括解读圣经者重生得救的属灵经历以及灵性上的追求。兰姆博士在其《基督教释经学》中指出:“解释圣经者必备条件之中,属灵的条件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属灵的事必须用属灵的方法来了解,那么只有属灵的人才能了解这些事。如果一个属肉体,或属血气的心是与神为敌的,那么只有一颗悔改重生的心,才能真正精通圣经。解释圣经的人必须具有默示圣经的同一位圣灵,这乃是解释圣经时所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因此,释经者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属灵的条件:13
1)必须是一个重生的人。因为一个没有重生的人,是不能了解神国的性质,也不能分享神国的福分(参见主耶稣与尼哥底母的谈道)。正如使徒保罗所说:“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林前2:14)。
2)必须有追求认识神话语的热情。属灵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一个肯追求认识神话语的人,他就能得着神的话语。巴克莱博士说:“上帝的默示不会临到那些只懂得抱着双手等待的懒惰人,上帝的默示只会临到那些肯思想,肯寻找,肯探索的。一颗渴慕的心与上帝启示的灵相契合,这便是真正的默示。上帝的道已经赐下世人,但只有那饥渴慕义的心灵才可寻找得着。”14
3)必须深深地敬畏神。圣经既是神所默示的书卷,当我们阅读时,就应存敬畏的心,聆听神的声音。兰姆博士说:“柔和、谦卑和忍耐乃是了解圣经所必须有的基本美德,而这些美德又是我们敬畏神的表现”。
4)必须完全依靠圣灵的引导和指示。主耶稣曾应用说:“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约16:13)。因此,我们要常存一颗祷告的心去读经,去领会圣经的真理。对研究圣经的人,有一个很实用的座右铭:“好的祷告,就是好的研究。”解释圣经者的心,应该对住在里面的圣灵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为圣经乃是这位圣灵所默示的。
除此之外,释经者还必须要有立志遵行神旨意的态度,方能明白圣经。主耶稣在《约翰福音》7章17节指出:“人若立志遵着他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当一个读经者愿意遵行神的旨意时,他才能实实在在地领悟神的教导或真理的启示。
3、健康人格的塑造
“人格”实际上有两层意思;一指个人在生活舞台上演出的种种行为。二指个人真实的自我。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两方面的总和。在心理学上,人格可以分为健康人格和人格障碍。美国著名人格理论家阿尔波特指出健康人格的六个特点是:15
1)自我广延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参加活动范围极广,对事物表现极大兴趣,社会交际广等优点。
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与他人关系亲密,有同情心,没有占有欲和嫉妒心,能容忍自己与别人的一切。
3)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他能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经得起一切不幸的遭遇,对自己有积极的判断。
4)表现具有现实性知觉。看待事物是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希望那样来看待事物,即忠于事实。
5)具有自我客体化的表现。对自己的所有和所缺都十分清楚和准确,即判断力较强。理解真正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别,也知道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差别。这种人是“明白人”,不是“糊涂人”。
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他们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种主要的愿望。
与此不同的是人格障碍,这种类型的行为特点却是多方面的,有两种类型其危害性较大;16
⑴偏执型人格障碍。其主要表现是:极度的感觉过敏,思想、行动固执死板,坚持毫无根据的怀疑。对别人嫉妒而又非常羡慕。对自己过分关心,而又无端夸张自己的重要性。把由于自己的错误或不慎产生的后果归咎于他人,不停地责备和加罪于人。他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他人,但从来不信任他人的动机和意愿,认为别人存心不良。这种性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得好。
⑵自我爱恋型人格障碍。这种人过分地自我关心,自我中心和自夸自尊。常幻想自己了不起,有才学,有美貌。期待别人的欣赏,总希望别人特别对待自己,不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以极端的眼光看待人,不是说得很好,就是一无是处。很难理解别人的苦处和难处。
可见,人格障碍不利于任何工作的良好进行,它包括教牧人员的讲台侍奉,以及平信徒在读经生活上所要获得的帮助。故此,一个心理有缺陷的人有害于正确解读圣经。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紧张而又剧变的社会,在社会的剧变过程中,许多人容易产生人格障碍。因此,作为基督徒在信仰生活上,应当避免人格障碍而追求获得健康完美的人格。
健康的人格是值得我们基督徒靠主的恩典去学习和借鉴的。用保罗的话来总结就是“有信、有爱、有望”。如果一个基督徒对生活总是充满信心,对神、对人、都有爱心,顺境逆境都满怀盼望。那么,这种人格流露在传道人讲台的事奉上以及信徒日常的生活中,一定会给他人带来上帝的祝福。
结语:综合上述论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正确解读圣经,他需要以经文字义解释为基础,寓意或灵意解释为辅助,用以经解经的方法作为解经的基本原则。我们还必须对圣经有学术性的研究,注重经文的原始意义;在解释圣经时,要把握圣经的总体概念;要明白圣经启示的渐进性,它包括神方面的启示和人方面对启示的领会;要存客观的态度对待圣经中出现的难点和疑点,要以积极的态度去追求明白真道;且要在基督里塑造出一个完美的人格,为正确解读圣经服务;最终让神藉着我们对圣经正确的理解,给这个末世的时代带出神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2:15)这节经文不仅是针对传道人在教牧工作上的要求;也是对我们每一个基督徒在正确解读圣经上所提出的要求,我们务必靠着神的智慧与能力全然遵守。
注:本文参考的书目。
①兰姆博士:《基督教释经学》,詹正义中文译本,美国活泉出版社,1989年7月三版,124-125页。
②兰姆博士:《基督教释经学》,詹正义中文译本,美国活泉出版社,1989年7月三版,87-137页。
③兰姆博士:《基督教释经学》,詹正义中文译本,美国活泉出版社,1989年7月三版,102页。
④康培·摩根:《摩根讲道法》,刘逾瀚译,更新出版社,1986年3月二版,57页。
⑤兰姆博士:《基督教释经学》,詹正义中文译本,美国活泉出版社,1989年7月三版,101页。
⑥兰姆博士:《基督教释经学》,詹正义中文译本,美国活泉出版社,1989年7月三版,139-140页。
⑦《丁光训文集》,译林出版社,1998年,240页。
⑧丁光训:《怎样读圣经》,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21-23页。
⑨兰姆博士:《基督教释经学》,詹正义中文译本,美国活泉出版社,1989年7月三版,60页。
⑩丁光训:《怎样读圣经》,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4页。
11骆振芳:《弘道集》,金陵协和神学院出版,1999年,11页。
12兰姆博士:《基督教释经学》,詹正义中文译本,美国活泉出版社,1989年7月三版,47页。
13兰姆博士:《基督教释经学》,詹正义中文译本,美国活泉出版社,1989年7月三版,11-12页。
14巴克莱:《新约圣经注释》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1998年3月,734页。
15陈仲庚、张雨新编著:《人格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第74;420-422页。
16陈仲庚、张雨新编著:《人格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第74;420-422页。
【作者简介】 骆颂恩:雅博网作者。上海松江人,生于一九六一年,籍贯浙江诸暨。自幼受父亲的影响,蒙恩成为基督的跟随者。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福音广播”成了我学习圣经的启蒙老师……八十年代末,参加过上海华东神学院(一年制)的培训学习,九0年八月回到本区教会作义工传道,直至二00一年三月被按立为该区教会长老,并作专职传道至今。于二00五年九月返校,再就读一年神学,获取了神学专科学历。二00八年至二0一0年,就读于上海电视大学的“行政管理”专科,并获得大专学历。不惑之年的学习生活,使我惊喜地经历到与童年时代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让我更珍惜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主所用。笔者比较倾注于“归正神学”,因它给了我更坚定的信心和勇气,走侍奉神的道路。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