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与彼岸之比
2015-05-27
作者:左培友
来源:乐清乐成堂我也要投稿
路16:19-31
从小故事中反映大道理,是主耶稣传播真理的常用之法。财主与拉撒路故事的真实性,至今众说纷纭难以断定,很有可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主耶稣不单把故事情节描述的绘声绘色,而且还较为详细的描述了他们生前和死后的光景。不管故事的真实性与否,我们注目的焦点应是放在主耶稣讲说故事的主要目的之上,藉着这个故事主耶稣要向世人传达了两种人生的关联,即今世人生和彼岸人生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首先,人间的相遇。主耶稣讲故事的针对性很强,拉撒路和财主的故事主要是针对法利赛人因贪爱钱财以至于扭曲钱财的作用而说的,“你们是在人面前自称为义的。你们的心,神却知道;因为人所尊贵的,是神看为可憎恶的。”(路16:15)显然主耶稣要藉此向世人特别是法利赛人,阐明钱财的作用与限度。主耶稣把他们两人生之时的情况描述的惟妙惟肖,以两个极端人物的对照,显示一些真理。我们可以来看看最幸福的富翁与最凄惨的乞丐,他们两人在生之时的对比:
第一、财主生之时的情况。“有一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路16:19)对财主穿着和饮食的介绍,其用意非常的明显,主要就是要表达:本文中的财主虽然是个无名之士,但在当时的社会中应该是个较有名望之人,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之人。
第二、拉撒路生之时的情况。“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并且狗来舔他的疮。”(路16:20-21)拉撒路与上文中的财主有明显的差别,他不仅是一个讨饭的人而且还是个严重的病患者,“狗来舔他的疮”。“狗来舔他的疮”,不仅说明他是个因病不能自食其力而生命危在旦夕的人,也在说明他连穿衣的资格都被剥夺了,更别提“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了。本文中他虽然有自己的名字,但在当时的社会中他应该是被世人当作WENYI一般而唯恐避之不及的人。
贫富差距,是人世间一直存在的问题,也是人们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人类尚在人世间生存,就会有贫富差距的现象存在。本来财主的富裕与拉撒路的贫穷,是天经地义的,并没有道义上的问题存在。只是有一件事情让财主与拉撒路发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也从中反映了财主理财应用上的缺陷,“被人放在财主门口,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并且狗来舔他的疮。”(路16:20-21)显然“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并且狗来舔他的疮。”这几个字放在财主的面前会很刺眼,若是发生在现代社会这个财主肯定会被定义为没有血性的资本家。在当时的社会也是如此,财主这种目中无人的做法明显违背了当时社会的公理,“爱人如己”的要求。反应了他是个嗜钱如命,对待同胞却极度苛刻的无良之人,“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路16:25)
“爱人如己”的要求,同时也是“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的直接体现。(参可12:30-31)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会迷惑他们死之时迥然不同的遭遇了,“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他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路16:22-23)很明显财主被置于阴间是因为他根本不信神,没有做到爱神爱人的要求。我们要知道财主最终的结局,不是财富使他下阴间,而是没有处理好财富之作用的结果;同样拉撒路在亚伯拉罕的怀里享福,根本原因不在于他的贫穷,而在于他在内在的贫穷。当然这里主要不是在探讨去往天堂与阴间之法,而是在探讨人应该怎样对待财富及财富对于彼岸的作用。
然后,彼岸的相知。这个故事也有可能是主耶稣引用古罗马人时常讲说的故事,目的在于表达今生财富的多与少并不能决定永世财富的多与少。在犹太人的观念中有一种错误的认知,他们始终认为财富的多与少是直接表达神祝福多与少的唯一标准。他们一贯的认为,地上的财富是神直接祝福的结果,相反没有财富就没有神的祝福。所以在一般人看来,甚至于财主和拉撒路这两个当事人看来:富裕表达着神的祝福,现在和将来可以永远享受福乐,而贫穷甚至于疾病则是神的咒诅,现在和将来都要在如同地狱的火湖中度过。耶稣就是要更正他们这种错误的认知,让他们知晓财富与贫穷并不能直接表现出神的祝福与否,更不能以此来决定人将来的去处。所以主耶稣也列出了来生之时的对比,好让我们从其中窥探出一些真理:
第一、财主来生之时的情况。“他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就喊着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路16:23-24)财主的结局在表明,当时社会中较有名望之人,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财主竟然也会下阴间受到痛苦。
第二、拉撒路来生之时的情况。“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路16:23)而一个严重的病患者甚至是没有穿衣资格,人人避之不及的人竟然会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这样的反差,对人固化的思维模式绝对是个视莫大的冲击,让人反思财富与永生的关系到底为何,促使人认清财富与贫穷并不是上天堂与下地狱的衡量标准。
通过以上的对比可以发现,在来生之时他们的角色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换,财主变成了乞讨者,拉撒路变成了被乞讨者。这样的角色转换,给了那些因持守真理原则而在今生牺牲了不少利益之人许些安慰,也给了他们继续持守真理的动力。主耶稣较为详细的列举他们来生之时的对比,目的就在于此,同时也在于藉着这些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乐园的美好和阴间的可怕性及以此认识深刻且深远的道理。本故事的后半段,是以财主的两个请求开始的:
第一个请求,“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路16:24)显然这样的请求在彼岸世界就不再具有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因为“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不但这样,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路16:25-26)
第二个请求,“我祖阿,既是这样,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因为我还有五个弟兄,他可以对他们作见证,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路16:27-28)显然到了阴间之后他才真的认清自己固化观念的错误性,才真的有一丝悔过之情,但那时为时已晚,因那里是刑罚之地,而不再是恩典之地,“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路16:29)
财主与拉撒路的故事,是主耶稣有关未来之世界去处的重要教导。在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中,也就是在今生之时,主耶稣教导世人钱财的作用及人对钱财应抱有的认知与态度。钱财的多与少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价值几何,关键点在于如何理财,与需要的人发生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财标准;同时财富与贫穷,并不能反映神的祝福几何,关键点在于人心如何,用拥有的财富爱人是爱神的重要表征。在故事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在来生之时,主耶稣更为深刻的教导人今生的抉择决定着来生的归宿,肯定了人今生的价值与作用;同时也明显的区分了乐园与阴间的区别及不可跨越的界限,在未来的世界没有“后悔”二字,催促我们应当珍惜今生中的每一个日日夜夜。
【作者简介】 左培友:雅博网作者。 安徽人, 2000年信主,2001年受洗,2005年回归校园,2012年毕业。2012年7月份进入教会,专职侍奉。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