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得那地,给我这地
2015-12-02
作者:李晶晶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迦勒-去得那地V.S.给我这地
经文:约书亚记十四章6-15节
主讲:李晶晶牧师
Ⅰ、引言:另一个心志
一篇短文:
「一旦置身于世上困苦的人们之中,你就永远离不开了,你会和他们同行-他们的缺乏成为你的缺乏,他们的痛苦就是你的痛苦,他们的难题也是你的难题,他们抚育子女的重担也成为了你的重担。你无法离开、忘记他们,也无法掉头不顾。」
不知道你看完这短文有什麽样的感觉?这是孙理莲传教士所写的一篇短文,这篇短文可以说是她的侍奉宣言,也可以说是她的生命宣言,对她来说,文中的「你会」其实表达的是「我会」;文中的「他们」指的是当上帝把「他们」摆在我生命中,我眼所见他们的缺乏,是我的缺乏,与之痛苦,难题共承,重担共担。然而,其中蕴含更深的含意是:耶稣与他们同行,是耶稣的缺乏,是耶稣的痛苦,是耶稣的难题,是耶稣的重担,我们无法忘记,无法离开,因为我们与耶稣同行。这是她的生命宣言,也是她的侍奉宣言。
孙理莲宣教士,她的个子不高,但她完成了不凡的使命。关于孙理莲,她的先生是孙雅各牧师,台湾神学院很早期的一个院长,1927年(民国16年)她与先生一同来到台湾宣教,那是他们刚结完婚正要搭船去度蜜月的时候,结果就这样一路走着走着,来到了台湾,加拿大宣教协会就看为是好,所以就差遣他们到台湾来。这是他们的宣教宣言:「让我们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因为我们的一生只有一次。」他们说,一生只有一次,所以要摆在最对的地方,最需要的地方,而那地,对他们而言,是台湾。他们在台湾,从1927年开始侍奉,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他们是外国人,所以就被驱逐回到美国,不过他们并没有停滞在美国,他们辗转到南美洲,继续对当地的土着宣教,直到二次大战结束,1947年夫妻两继续来到台湾,上帝让他们领受异象,孙雅各牧师看见对原住民宣教的异象,所以夫妻两就进到原住民的地区进行事工,可是,有一天,孙理莲对丈夫说:「我不要只是一个宣教士的太太,我要做一个「太太宣教士」。」她说的是:我不要做一个配搭者,我的裡面除了跟你有共同的异象外,我还另外有一个心志,上帝摆放在我裡面,还有一个desire,还有一个呼召。于是孙雅各牧师就支持她,说:「去做吧,做上帝要你做的事情」,从那个时候开始,1952年,孙理莲传教士就进入乐生院,因为有一天乐生院的人来找她说,痲疯病患需要妳,从那一次的进入之后,就像她的侍奉宣言一般,再也离不开那地。她看见那些痲疯病患的需要,就跟他们一起敬拜上帝,服侍他们,帮他们找资源,最后在那裡建立了一个教会,就是现在的圣光教会。1954年,她写了很多信告诉加拿大和美国台湾的需要,后来她发现,光是这样不行,应该在台湾有一个机构,来帮助这些她所看到的弱势族群,是原住民也好,是重大疾病的也好,后来他们就设立了芥菜种会,做了很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事工。1956年,她到山区,发现有很多人得了肺病,可是没有人照顾,她便建立了肺病的疗养院,让这些贫苦的边缘人可以得到医疗。1960年,台南北门爆发严重的乌脚病,当时只有台湾有这样奇怪的疾病,很多人没有办法得到好的治疗,她就设立了免费的诊所,让人在这裡可以得到好的检查跟治疗。1961年,当她想起了之前所看见的:原住民地区没有很好的接生设备,很多的原住民妇女,不是难产而死,就是孩子生不下来,于是她就到了各地盖了原住民的产院,从那时候开始,很多原住民的妇女可以很顺利的生产,为此,她内心感到欣慰,因为上帝的孩子可以顺利地出生。不仅如此,她还在各地建立了职业训练所,又写信,回到加拿大和美国去募款,协助教堂的建立。这些都是在她中年的时期为台湾所做的,上帝放了这样的心志-她自己要成为宣教士,做上帝要她做的事。1967年,当她迈入66岁,在我们想可以退休的时候,上帝放在她裡面的那份desire和心志并没有停止,虽然这时候孙雅各牧师已经过世了,可是她想起孙雅各牧师告诉过她一个异象:有没有一种可能,让我们差派原住民的牧师成为宣教士,去到南洋的地方,跟南洋的土着传福音?她就开始为这个异象祷告,那个desire 在她心裡面萌芽,隔年1968年的11月,她差派了4位原住民的牧师去马来西亚,对土着区的人传教,隔后了两年,又再派了8位的宣教士出去,这可是台湾历史上,首次有原住民牧师成为宣教士去到南洋与印尼等地,向当地的土着传福音,过去是别人对我们传福音,如今我们也有能力,儘管原住民的牧者,我们或许会觉得他们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可是在孙理莲、孙雅各牧师的眼裡,他们是上帝的僕人,他们有上帝的呼召,上帝的旨意运行在他们的生命当中。我们会发现在孙理莲宣教士的生命裡面,年轻的时候,她可以服侍上帝;中年的时候,她可以为主做更大的事工;到晚年的时候,上帝依然使用她,并且成就更大的工,这是很美的。这对传教士夫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异象,就是要去到最需要的地方,然而,上帝也摆放另一个心志在孙理莲传教士的心中:上帝呼召她,要她在弱势的群体当中,成就上帝爱人、充满恩典的工作。此外,我们在这个妇人身上看见另一个心志,无论在她年轻,在她中年,在她年老的时候。
当我们提到「另一个心志」,很快地,你们会想起一个人,就是迦勒,民数记二十四章24节说:「惟独我僕人迦勒,因为他另有一个心志,专一跟从我,我就把他领近他所去过的那地。他的后裔也必得那地为业。」(民14:24),这是上帝在对他的僕人说的话,上帝对他的僕人有一个评论,对这人的生命下了一个注解,对他这个人有一个看法:这是「我的僕人」,他的名字叫迦勒,他「另有一个心志」,这个心志就是「专一跟从」我,接着上帝就应许他,把他领进他所去过的那地,他的后裔也必得那地为业。多麽美好的一件事,迦勒在上帝眼裡,有另一个心志,专一跟从上帝,因此,上帝就把应许与祝福赏赐给他。到底什麽是另一个心志?
在原文裡面,心志有「ha」,是气,是风,是灵。在英文的翻译当中,有三种翻译:「another spirit」(KJV, ASV)、「different spirit」(NIV, NRSV),以及Holy Bible裡面的「different attitude」。我们可以说,我们有固定习惯的生活型态,可是上帝在我们裡面摆放「another sprirt」,另一种属灵生命;或是,上帝摆放了与众不同的生命(different spirit)于我们之中;又或者说是一种「不同的生命态度」,儘管日子每天过,但我们可以过不一样的生命型态,活出不一样的生命。孙理莲,她是一个宣教士的太太,可是上帝给她another spirit,different spirit在她裡面,立志成为一个「太太宣教士」,虽然是跟着她的先生来到台湾,可是同时完成上帝对她的呼召,在台湾,她找到她自己的使命。
Ⅱ、谁是迦勒
然而,关于迦勒,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他:
1. 以色列人的族长窥与探迦南的探子
迦勒这个名字在希伯来文裡面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狗」,一个是「小狮子」,神学家说,若意为「狗」,则此名代表「忠诚」、「信实」,若是「小狮子」,则意涵此人「勇勐」、「威勇」,然而,不管是忠诚、信实还是威勇,这个名字在迦勒的生命裡面,带给了他祝福。迦勒出生的年代在以色列百姓出埃及要进入迦南地的时期,换句话说,迦勒生长在埃及地为奴的时候,然后随之经历摩西带领百姓走出埃及,也经过了旷野,甚至也见到了要进入的迦南地,迦勒就是生在这个时代的人。「探子事件」是发生在以色列百姓将进入迦南地前,当他们抵达「加抵斯巴尼亚」,上帝告诉摩西说:「你要派人去看那我应许的迦南地,从十二个支派当中各选一个首领,打发他们去」,这些人就是以色列的各族长,圣经当中列了一串族长的名字,其中就提到:「耶孚尼的儿子迦勒」「耶和华晓喻摩西说:『你打发人去窥探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迦南地,他们每支派中,要打发一个人,都要作首领的』。摩西就照耶和华的吩咐,从巴兰的旷野打发他们去,他们都是以色列人的族长。」(民13:1-3),这是第一次,我们在圣经裡面读到的迦勒的名字,当时,他已是不惑之年,换句话说,在四十岁以前,他是生活在埃及,过着为奴的生活,在此圣经介绍他是犹大的族长,是以色列的族长,虽然不知道四十年前,青年时期的他为人如何,但要在一个族裡担任一方领袖,他势必受过训练、有纪律,是堪为是典范的,如此才能成为族长,成为领袖,不仅如此,他被委予重任,在百万人当中,成为十二个看迦南地的探子之一。
2. 报喜讯的安慰者
当这十二个探子被差派出去,勘查完四十天后,返回向大家回报的时,十个说:「不好,那里的人长得很高大,城牆很坚固,我们就像蚱蜢一样,会被他们吃掉,太恐怖了,我们速速逃跑吧,赶紧回到埃及地吧」,可是迦勒跟约书亚有不一样的看法,迦勒看到百姓听完这十个人的报告后非常的惊慌,于是,迦勒告诉摩西和百姓说:「没有,我们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们必然可以得胜」「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慰百姓,说:『我们立刻上去那地吧!我们足能得胜。』」(民13:30),接着他说:「我们看的那地是极美的地,而且是上帝要领我们进去的地,是上帝要赐给我们的地,千万不要背叛耶和华,要记住上帝所说的话」并且接着他连续两次说:「不要怕」「因为有耶和华同在,不要怕那个城牆高大,不要怕那个巨人威武,因为耶和华与我们同在。」「我们所窥探的经过之地是极美之地。耶和华若喜悦我们,就必将我们领进那地,把地赐给我们,那地原是流奶与蜜之地。但你们不可背叛耶和华,也不要怕那地居民,因为他们是我们的食物,并且荫蔽他们的已经离开他们。有耶和华与我们同在,不要怕他们!」(民14:7-9),你是否发现,一个领袖除了有领导能力以外,上帝还给他一个特质:他会报好信息,口裡会说好话,他会安慰人,在百姓在听了十个探子说的话,极其惊慌,急着要逃跑的时候,他用安慰话,来安慰这些百姓并且充满着信心。
3. 跟随神的见证者
迦勒同时也是跟随上帝的见证者,他自己这麽说:「我专心跟从耶和华我的上帝」(书14:8),你会怎麽说你自己,你怎麽看你自己,你会如何定义自己?迦勒说:「我是一个跟从上帝的人」,那麽,我们呢?我们会这样看我们的生命吗?对迦勒来说「我是跟随上帝的,所以我一生见证跟随上帝,在我的生命裡,你们看到的皆是跟随上帝的印证。」,但是自己说不算,事实上,别人也是这麽看他的,摩西说:「因为你专心跟从耶和华我的上帝。」(书14:9),迦勒这个人,不仅活出,清楚知道自己的作为与生命经历乃是跟随上帝的,除此之外,言行一致,旁人都看得见,足以作证。可见不是只有在裡面宣告,他也行诸于外。你看他所说的话,都是正面积极的话,是鼓励安慰的话,是不同于其他人说的话,这些,不仅他自己知道,别人也成为他的见证,更宝贵的是,连上帝都这麽说:「…惟有耶孚尼的儿子迦勒必得看见,并且我要将他所踏过的地赐给他和他的子孙,因为他专心跟从我。」(申1:36),自我认定,旁人见证,更得上帝讚美。圣经告诉我们,上帝的眼目观看全地,他看见迦勒这个人从裡到外一致,是活出并见证上帝的人。保罗这样讲:「我们向你们信主的人,是何等圣洁公义、无可指摘,有你们作见证,也有上帝作见证。」(帖前2:10),保罗在谈论自己的时候,也说过,他的生命经过历练之后,结出美好的果子,然后他说:「上帝为我作见证。」,反思自己,在我们的生命裡,我是怎麽看待自己?我要如何活出这样的生命?别人如何提醒我?上帝会怎麽看我们?迦勒,无论从上帝,从人,他都是见证跟随上帝的人。
4. 进入迦南的元老
迦纳,因着活出不一样的生命,惟有他跟约书亚进入迦南地,「…惟有耶孚尼的儿子迦勒必得看见,并且我要将他所踏过的地赐给他和他的子孙,因为他专心跟从我。」(申1:36)。
III、去得那地
迦勒说:「我们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们足能得胜。」(民13:30),这十二个探子进入迦南地,看到的都一样:高大的城牆,巨大的巨人,丰富的果园,可是回报的时候,描述的却完全不一样,有十个探子形容那地的恐怖,担忧无法战胜敌人,坚信自己不可能进入那地。然而,迦勒说:「我们立刻上去,因为我们一定能够得胜」,到底是什麽让迦勒能够看到不同于那十个人的景色?难道那十个人眼睛都花了吗?这其实与他了解自己,以及他所领受的使命很有关係:
1. 探子的使命
第一个,他被呼召成为一个探子要去看那地,上帝怎麽说?上帝告诉摩西说:「你打发人去窥探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迦南地,他们每支派要打发一个人,都要作首领的。」(民13:2),这裡上帝讲地很清楚「打发人去到那地」,「那地」便是「迦南地」,是「我所赐给你们的」,在迦勒的裡面,对他来说,他听到的是这个,那地不是我去「偷看」,那地是上帝已经说了要赐给我的,换句话说,对迦勒来讲,我现在不是要去偷看,而是去查看,因为那地是将来我要居住的所在。就如同我们现在盖教堂一样,我们的礼拜堂现在正在盖,我们四五百位的弟兄姊妹,没有人会天天在那裡看,可是我们教会有长老,有特助,有牧师,这些人会去看,当他们去看的时候,不用偷偷地观察,因为那是我们盖的,将来我们要回去那里敬拜神,所以我们可以大方的进去看,我们进去裡面看,不管工人有多健壮,有多少的工人在那裡,他们多会粉刷牆壁,我都不用怕,因为将来是我要在裡面生活的。对迦勒来说,他不是去偷看,「窥探」在原文的意思裡有「去察看、去察视」的意思,不是偷看,不是去看一个陌生的地方,而是去查看上帝应许帝要给我的那地。对迦勒来说,他是以主人的身分去看,正如上帝自己所说:「你晓喻以色列说:你们到了我所赐给你们居住的地方。」(民15:2),所以迦勒的使命不是「畏缩地去偷看」,而是大大方方地去看,要去看上帝所要赐的迦南地;并且摩西吩咐他们:「你们从南地上山地去,看那地如何,其中所住的民是强是弱,是多是少,所住之处是好是歹,所住之处是营盘是坚城。又要看那地是肥美是瘠薄,其中有树木没有。你们要放开胆量,把那地的果子带些来。」(民13:17-20),在迦勒的裡面,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使命跟任务-「那是上帝所要赐给我们的」,所以他就去。
2. 不同的见解
同样的情形当我们裡面戴上不一样的眼镜,看法就不一样,因此迦勒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解读。相同地,在我们的人生旅途当中,我们如何解读所经历的这一切:金融风暴、日本地震…,当全球频频经历大灾难后,我们怎麽看待这些事?是上帝的咒诅?是世界末日来?还是这是上帝给我们机会,好让我们积极地跟家人与朋友传福音?是一个好机会让我们思考,当我们人类拼命建造这些所谓的好的核能电厂的时候,是真的好吗?迦勒戴上的是上帝告诉他-「迦南是他的应许」的眼镜,是上帝应许、同在的眼镜,所以他看得完全不一样,那十个探子,畏缩地去看,我们不知道他们戴上的是什麽样的眼镜,但是那肯定不是「上帝的应许」的眼镜。十个探子是看那些巨人,环境的艰钜,然后说自己像蚱蜢,他们这麽说:「我们所窥探、经过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我们在那裡所看见的人民都身量高大。我们在那裡看见亚衲族人,就是伟人;他们是伟人的后裔。据我们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据他们看,我们也是如此。」(民14:7-9),其实亚衲族的人并没有对探子作不同解释,可是当他们裡面的思维不一样时,看法就不一样,儘着眼于自己的淼小与困境,然后认为别人也有相同的看法;可是迦勒他不一样,他裡面带着上帝的应许与祝福-这是迦南美地,是极美的地方,而且上帝会领我们进去,把那地赐给我们,是流奶与蜜的地方,不用怕,儘管敌人高大,他们才是我们的食物,而且他们的神离开他们了,不过我们的上帝与我们同在,所以不用害怕。「我们所窥探的经过之地是极美之地。耶和华若喜悦我们,就必将我们领进那地,把地赐给我们,那地原是流奶与蜜之地。但你们不可背叛耶和华,也不要怕那地居民,因为他们是我们的食物,并且荫蔽他们的已经离开他们。有耶和华与我们同在,不要怕他们!」(民14:7-9),这样不一样的眼光带来不一样的解读,恳求上帝帮助我们在看许多事情的时候,有不一样的眼镜来看,来解读-是正确的解读,且是在耶稣基督裡面的解读,是带着上帝的应许的解读,在上帝话语裡面的解读,从下表可以看出两种眼光的差距有多大:
一个是仰望上帝,一个是定睛于巨人;一个是抓住上帝的应许,一个是顺应环境;巨人很大,可是无法跟上帝相比,但是怯懦之人却看自己像是蚱蜢成为别人的食物;可是就迦勒来看,敌人才是食物。不同的解读,不同的见解,最后带来不同的影响力,十个探子影响了整个以色列人,显而易见地,不论正面与负面的话,其影响力都是深远的,十个探子的错误解读,不但影响了自己,更影响了整个以色列人,于是以色列人恐惧颤惊,开始抱怨,然后开始想念埃及,他们已经忘记在埃及地所受的苦了,仅仅是因为听到探子的回报,甚至还没有亲眼看见,他们就害怕了。我们是否也是这样,都还没有真正经历情事,只是听到了一些状况我们必须去面对,我们就先怕,忘记了我们有上帝。可是对迦勒来讲「去得那地,我们可以得着那地,因为上帝已经说了」-这是迦勒的信心。结果是,他真的进入迦南地。
3. 迦南或旷野
在迦南或旷野,那些报恶信的探子,最后都死在WENYI裡面,不仅如此,那些发怨言的以色列人,上帝说:「你们忘记我的话。探子去四十天,接下来,你们要有四十年在这旷野裡面」,迦勒也要在那旷野行走那四十年,但不一样的是,上帝说:「惟有约书亚与迦勒依然存活。」,他们没有死在WENYI裡面,并且上帝也应许迦勒要跟他子孙得进那地-这成为另一个在迦勒裡面的应许。「摩西打发窥探那地的人回来,报那地的恶信,叫全会众向摩西发怨言,这些报恶信的人都遭WENYI,死在耶和华面前。其中惟有嫩的儿子约书亚和耶孚尼的儿子迦勒仍然存活。」(民14:36-38),儘管上帝要他们在旷野裡多走四十年,可是在迦勒的裡面又萌发了另一个应许,每一步每一步他都抓住上帝的应许,上帝说:「我要让你进那地,虽然不是现在。」于是,他就带着这个应许。约书亚在要进迦南地的时候,也曾经告诉过百姓说:「我们现在要进去迦南地了,那裡面有拜偶像,你们自己选择,继续仰望上帝,还是一进去看到他们高大,就拜他们的神,不管你们作的决定是什麽,我和我的家,我们要事奉耶和华。」,「若是你们以事奉耶和华为不好,今日就可以选择要事奉的:是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所事奉的神呢?是你们所住这地的亚摩利亚人的神呢?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书24:15),以色列百姓同时听到十个探子的话和约书亚与迦勒的话,可是他们选择的是听那十个探子的话。至于我们呢?我们在平常生活到底选择听什麽样的话?
Ⅳ、给我这地
四十年旷野经历,约书亚成为领袖,即将带领以色列百姓进入迦南地,他们过了约旦河,攻打了耶利歌,靠着上帝节节得胜,可是当约书亚渐渐年老,上帝上帝对约书亚说:「可以了,虽然接下来,儘管你还没有完全得着那地,但是我要你做一件事」,上帝要约书亚做一件很特别的事,就是在取得地之前,先行分地,儘管有违常理,但约书亚顺服地进行分地,他就把这些还没有攻打的地,分给九个半的支派,另外两支半的已经在约旦河的东边已先分配,所以,所有的地都分配好了,包括犹大家族。当这些都抽籤分好了以后,迦勒前来,他跟约书亚说:「求你将耶和华那日应许我的这山地给我」(书14:12),迦勒等了四十多年,等到了这天,他记得上帝的应许,他来跟约书亚要,约书亚便给他祝福,并且给了他希伯崙,这时候迦勒八十五岁,从他去看迦南地到现在,经过了四十五年,现在八十五岁,是什麽让他有这样的信心说:「我要得着那地」?
1. 不变的信心
他不变的信心源于这裡-迦勒说:「照耶和华所应许的,使我在这地存活四十五年,期间以色列人在旷野行走,看哪,现今我八十五岁……」,「当日摩西起誓说:『你脚所踏之地定要归你和你子孙永远为业,因为你专心跟从耶和华-我的上帝』自从耶和华对摩西说这话的时候,耶和华照他所应许的使我存活这四十五年;期间以色列人在旷野行走。看哪,现今我八十五岁了」(书14:9-10),此处经文特别的地方是,迦勒说,以色列人在旷野走了四十年,上帝使他活了四十五年,从旷野到攻打迦南地,这四十五年当中,每个人都在旷野中行走,可是他抱着不一样的看法,他并不觉得这「只是在走而已」,他说:「上帝使我存活,照着他的应许」,也就是,迦勒他在走的时候,并没有怨声载道,没有说:「我又没有犯错,为什麽要被连坐处罚?」,相反地,他的裡面是带着上帝的应许的-「上帝要把那地赐给我」,所以这四十五年,千年如一日,很快就过了,他带着「此地我走过了,将来就要得着那地」的想法,他与他人一样,过着同样的生活,可是他的生命不一样,another spirit,一样都在走旷野,却总有一个different spirit在他裡面说:「这是上帝的应许」。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每天都在过日子,我们好像跟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路人没有什麽两样,可是有没有一点的不一样是,在你我的裡面,我们有一个different spirit,我们有另一个心志,我们不仅是在过日子,更是活在上帝的应许裡面-那便是期待将来那更美好的家乡。期待在自己的生活裡面,可以经历上帝,经历上帝应许我的祷告,经历上帝给了我向其他人传福音的机会,经历上帝如何使用我,好让我能够祝福我的同事,祝福家人。我们有没有一个another sprirt,另一个心志,是上帝使用我在一如平常的生活裡面,我的生命裡面还有另一个another spirit。保罗说:「原来我们所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得;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得是永远的」(林后4:18),对迦勒来说是这样,四十年行走于看得见的旷野之中,可是在他的裡面,有一个看不见的永恆的盼望,是上帝与他同在,要赐给他那更美的迦南地。
2. 健康的身心
不仅如此,对迦勒来讲,在他不同的信念生命在裡面,他且有一个健康的身心。他说:「看哪,现今我八十五岁了,我还是强壮,像摩西打发我去的那天一样;无论争战,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时如何,现在还是如何。」(书14:10-11)-我不是老态龙锺,坐在那边要人来服侍我,正如孙理莲,她也没有在66岁之时,对自己说:「够了,我可以退休了」,他问:「我还可以为上帝做些什麽,什麽是不一样的生命力在我裡面?」,我不知道我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生命在我们当中,迦勒说:「我一样强壮,我那时的力量如何,现在还是如何。」,四十年如一日,上帝昔在、今在、永在,上帝那时候这样的应许我,带领我,现在上帝也是如此的带领我,帮助我。以赛亚书说:「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赛40:31),迦勒需不需要经历等候?当然要,旷野四十年加上约书亚攻打迦南地,这些年要不要等,当然要等。我们祷告,等候上帝的应许,要不要等?当然要等。我17岁认识上帝,18岁受洗,我等了20年,等到我的家人洗礼,要不要等?当然要等。可是等的时候是怨声载道吗?不是,是相信圣经裡面有一句话说:「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圣经裡面还有说:「一个人信主,就全家得救。」,这是上帝说的话,所以在那个等候的过程当中,是上帝使我们重新得力,期间会看到巨人与高牆,会看到困难,可是再回头看,是等候耶和华要重新得力,使我们奔跑不困倦,行走不疲乏,所以,奔跑不困倦并不意指奔跑毫不疲惫,而是在我们困倦的时候能够重新得力,是行走的时候,上帝使我们力上加力,恩上加恩,是在等候的过程中,上帝的应许在我们裡面的盼望。
3. 求胜的雄心
不仅如此,迦勒还有求胜的雄心,他说:「求你将耶和华那日应许我的山地给我;那里有亚衲族人,并宽大坚固的城,你也曾听见了。或者耶和华照他所应许的与我同在,我就把他们赶出去。」(书14:12)-我不仅四十年前说要得那地,我四十年后依然要说「给我那地」,即使那里有高大亚衲族人、城牆,但是耶和华与我同在,我就可以把他们赶出去。他有这样的信心,我们呢?其实我们都有困难,对迦勒来说有年纪上的困难,以及亚衲族人和高大城牆这些困难,而且这些就在眼前,是可看见的,可想像的,这对我们来说,就像我们有主观的限制,迦勒可能是年纪体力的限制,我们呢?我们对于上帝要给我们的应许,要差遣我们的呼召,我们有没有一些主观的限制?是年纪?是经验?是家人的拦阻?还是我们自我的想像?还是过去挫败的经验?这些主观的限制,会影响我们;也会有客观的环境,对迦勒而言,客观的环境是高城巨人,如何去攻打那样厚的城牆,要如何战胜那些巨人?重点在于「我们怎麽看」-不是我们眼睛所看见的,而是我们以什麽眼镜去看所见的。
有一个美国教授在他的黑板上大大的写下12个字:GODSISNOWHERE,然后问学生:「你看到什麽?」,「GOD IS NO WHOERE」或是「GOD IS NOW HERE」,当那个教授这样写的时候,有学生看到前者-上帝不在任何地方,有学生看到后者-上帝在这裡,同样都是这十二个字,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景物,我们怎麽看,我们是看到「NO WHERE」(没有在任何地方),还是「NOW HERE」(现在就在这裡),对那十个探子来讲,是NO WHERE,对迦勒来说,是NOW HERE,上帝在这裡,上帝与我们同在,所以,向前走,去得那地;所以,四十多年后,依然有信心说,给我那地。迦勒说:「或者耶和华照他所应许的与我同在,我就把他们赶出去。」(书14:12),除了他以外,大卫也有这样的信心,他对非利士人说:「你来攻击我,是靠着刀枪和铜戟;我来攻击你,是靠着万军之耶和华的名」(撒上17:45),神与我同在,尽管前方敌人高大。对迦勒来说,他看的是上帝与我同在。所以,最后我们看到的是,在约书亚记后面短短的记载:「约书亚照耶和华所吩咐的,将犹大人中的一段地,就是基列.亚巴(希伯崙),分给耶孚尼的儿子迦勒。迦勒就是从那里赶出亚衲族的三个族长。」(书14:12),迦勒把非常高大且强悍的三个族长赶了出去,凭着的是「GOD IS NOW HERE」。其实不是我们看见什麽(It’ is not what you see, it is how you see.),而是我们怎麽看;不是GOD IS NO WHERE,而是GOD IS NOW HERE,上帝在我们的生命裡面。
V、结语:另一种人生 It is not what I see, it is how I see.
对迦勒而言,「去吧,得那地」,多年后,他依然有信心的说,「给我这地」,这中间经历了四十五年,很多事情都已经改变了,四十岁以前,他从埃及到旷野,经历了四十多年,又从旷野走到了迦南,人事全非,环境不同,他跟随的人也改变了,一开始,跟着摩西走出埃及,后来跟着约书亚进入迦南,跟随的人也改变了,他所经历的事情也改变了:年轻的时候在埃及为奴,中年的时候在旷野行走,到老年的时候经历了流浪与征战。环境会改变,你跟随的人会改变,你经历的事情会不同,你的年岁也不同,可是有一个不变,上帝的恩典与应许永远不改变,人会改变,但上帝的恩典与应许永远不改变。
此外,迦勒对上帝的心志与依靠,是我们所要学习的,迦勒说:「去那地吧,我们定要得胜!」对迦勒来说那是上帝应许的地,对我们呢?那个「那地」是哪裡?我在准备这个讲道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青田社区,这是上帝要给我们教会的「那地」吗?每当我想起我们教会旁边的这些邻居,我们裡面想到的是那个曾经站在我们教会门口怒骂我们的妇人吗?还是我们想到的是,那是上帝要我们得到的青田美地?我们教会为什麽要盖得这麽高大华美,只是为了让我们舒服地在那裡敬拜上帝吗?我想不是,我想是上帝要我们像迦勒一样:「去得那地吧!」,我们教会在那裡,明年我们进驻的时候,我们要得着青田社区,这是我们的信心,虽然我们看到有巨人,虽然我们好像看到铜牆铁壁,要敲个门进去传福音,有它的困难,可是我们的上帝大过那里,GOD IS NOW HERE,不是我看到什麽,而是我们怎麽看。上帝让我们的教会设立在社区当中,就是要我们成为光,成为盐,我们有一份福音的责任,就像马偕说的:「浊水溪以北是我的福音宣教区」我们可以这样说吗?大安区!我们可以这样说吗?青田社区!对于我们自己呢?在我年轻的时候,去得「那地」,指的是我的家,我是家裡第一个信主的,对我来说,那是我的迦南美地,我要看到有一天我要跟我的家人一起敬拜讚美上帝,你知道吗?两年前,经过了二十年,我们全家,包括第二代,我们一起敬拜讚美上帝,我的父亲是坐着稳如泰山不动的人,在我们敬拜的时候,他流下眼泪,他举起双手敬拜上帝,那是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等候,终于,我进去了那个迦南地了,那是我的一个小小的迦南地,现在对我而言,肯亚、泰国也许会是我的迦南地,对你们呢?你们的家庭,会不会是你的迦南地?你的职场,你的同事;你的婚中,这段关係会不会就是你的迦南地,我们有没有可能说:「去得那地吧!」,并且经过一些时候的等候,能够说:「给我那地吧!因为上帝要给我们了。」,愿我们青年、中年、老年的时候,拥有上帝给我们another spirit,不是过日子而已,上帝对我们的生命有一个更高的期待,上帝既呼召我们,就会给我们力量,并且与我们同在。迦勒还是在旷野走了四十年,但是他不认为他走在「旷野」,他说:「上帝使我存活,活在他的应许裡面」。
亲爱的弟兄姊妹,也让我们活在上帝的应许裡面,我想不仅是another spirit而已,更是另一种人生。当我们认识上帝的时候,上帝要给我们的是另外一种人生,一个不同的人生,就像Holy Bible裡面说「another attitude」,我们要活出一个不同的生命型态,不同的人生的态度,这是上帝给我们的。年老对孙理连来说不是问题,依然为主做工,张平宜她本来是希望成为有名的记者,但是当她去到了四川,看到了痲疯病的孩子的时候,就如孙理莲说:「看到困苦的孩子,就再也离不开了」,十一年过去,她在那个痲疯村中为孩子盖学校,去跟z /-府要水、要地,要身分证,你可以想像吗?五十多年来,在一个地方,住着一群没有身分的人,可是上帝却带了一个台湾的女子去到了中国四川,成为痲疯村的台湾妈妈。有人远从美国到台湾来做我们的阿嬷,上帝也可以做不同的事情,上帝也要在我们的生命裡面做不同的事,那这个空格,特别留给你!你觉得呢?你的迦南美地在哪?你要怎麽写下上帝在你生命裡的另一个注记?
祷告:
对迦勒来说,的确有限制存在,有主观的限制,有客观的限制,我们恐怕也有,好不好,我们今天也跟上帝说,即使有这些,但是我有上帝你,所以我会有不一样的看见。上帝的应许能给我们新的眼光,让我们得以重新来看,重新来诠释,GOD IS NOW HERE,因上帝与我们同在,我们可以得着那地,并且可以说,给我这地。
天父我们谢谢你,虽然天地都在变动,但主你的应许慈爱永不改变,你是昔在、今在、永在的上帝,上帝你是与我们同在的上帝,上帝你是那当我们呼求你的时候,你就垂听我们祷告,怜恤我们的上帝,上帝你说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宝座前,我们就可以蒙怜恤,得恩惠,主阿,我们就是你所应许的那人,主帮助我们有这样的看见,主,我们有不同的那地,求你赐给我们信心去到那地,主帮助我们在这个等候、经历的过程裡面,可能有巨人和高牆,但是主你与我们同在,我们就不害怕,主阿谢谢你,求你帮助我们,赐给我们another spirit,并给我们different attitude,在我们的生活裡面,活出不一样的人生,感谢主,帮助我们,我们祷告奉耶稣的名,阿们。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