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的“跋”
——《诗篇》第150篇浅析
如果说《诗篇》第1篇是《诗篇》的“序”,那么《诗篇》第150篇就可以称为《诗篇》的“跋”。《诗篇》第1篇以“有福”为主题,提醒人敬畏上帝,离恶行善,编者将该诗放在《诗篇》的卷首,是要引导读者进入《诗篇》这座丰富的属灵宝库,起到了《诗篇》之“序”的作用。《诗篇》第150篇以“赞美”为主题,呼吁人赞美上帝,讨主喜悦,编者将该诗放在《诗篇》的卷末,是要带领读者对《诗篇》的启示做出回应,起到了《诗篇》之“跋”的作用。两篇诗歌遥相呼应,将《诗篇》的目的和价值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不由得对《诗篇》产生强烈的兴趣。
编入《诗篇》的诗歌是不同的作者在不同的人生境遇及生活环境中创作完成的,所以各篇诗歌的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感情多有不同。因为这个缘故,不同的读者在诵读这些诗歌时,也一定会有不同的见解与领悟。然而,各篇诗歌的中心信息却不外乎“序”中提到的“福”字。当读者带着敬畏之心通读《诗篇》时,一定会在任何一篇诗歌中看到上帝所应许的“福”,以致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当来到《诗篇》的结尾时,每一位读者都会本能地与《诗篇》150篇的作者一同向上帝发出由衷的赞美——“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诗篇》的编者把这篇以“赞美”为主题的诗歌放在整本诗集的结尾处,正是要向人指出,“赞美耶和华”是整本诗集的终极指向,提醒人要学会时常赞美上帝。仔细诵读这篇诗歌,我们就会对真正的赞美有清楚的认识,诸如赞美的地点、赞美的理由、赞美的方式及赞美的群体等各个要素,这篇诗歌都作了详细的叙述。
一、赞美的地点(1)
诗歌的第1节开宗明义地说:“你们要赞美耶和华!”直截了当地指出,整篇诗歌的主题就是“赞美”,短短几行诗歌,“赞美”一词就出现了13次之多。“你们要赞美耶和华”一语,希伯来原文为“哈利路亚”,是犹太人在敬拜礼仪中最多提到的宗教术语之一。
发出“你们要赞美耶和华”的呼吁后,作者首先向读者指出了赞美的地点。对于赞美的地点,作者在诗歌里提到两个,分别是“上帝的圣所”和“他显能力的穹苍”。
何谓“上帝的圣所”?犹太读者非常熟悉,就是他们的会幕或圣殿。犹太人认为,会幕或圣殿就是上帝的居所,所以他们将这里视为赞美上帝的重要场所,按着律法的要求,他们时常有固定的时间到这里赞美上帝。然而,“上帝的圣所”又不能仅仅指会幕或圣殿,也可泛指上帝所指示的一切赞美他的地方。从整本圣经来看,上帝喜悦人在他所指定的地点赞美他。《申命记》中说:“你和你儿女、仆婢,并住在你城里的利未人,以及在你们中间寄居的,与孤儿寡妇,都要在耶和华你上帝所选择立为他名的居所,在耶和华你的上帝面前欢乐。”(申16:11)律法颁布之前,犹太人的宗教礼仪尚未形成,但他们早已按着上帝的指示,在他所指定的地方献祭并赞美上帝,如亚伯拉罕在摩利亚山献祭(创22:2),雅各在伯特利筑坛(创35:1),都是在上帝所指示的地方。律法颁布之后,犹太人将赞美上帝的地点固定在会幕,圣殿建成后又改为圣殿,圣殿被毁后又将会堂视为赞美上帝的场所。总之,犹太人的心目中,一直有一个可供赞美上帝的固定场所,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在那里与上帝相会。就今天的读者而言,“上帝的圣所”可指教会的礼拜堂或者其他可供信徒集体聚会的活动场所。
我们固然要在“上帝的圣所”赞美他,但却千万不可将上帝固定在“圣所”之内,因为上帝是充满万有的,本来就不是住在“圣所”。对于这一点,所罗门非常清楚,他说:“上帝果真住在地上吗?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况我所建的这殿呢?”(王上8:27)诗歌的作者提醒我们,赞美上帝不仅要在圣所,也要在“他显能力的穹苍”。诗人说:“耶和华我们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你将你的荣耀彰显于天。”(诗8:1)倘若我们胸怀上帝,普天之下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我们赞美上帝的地方。当我们置身于上帝所创造的大千世界,敬畏之心便会油然而生。绵绵群山,潺潺流水,苍松翠柏,绿树红花,无不见证着上帝的存在,无不见证着上帝的大能,难怪诗人感叹道:“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诗19:1)
一个真正敬畏上帝的人,不仅能在“圣所”感受到上帝的同在,也能在任何地方经历到上帝的同在。所以,他能在“上帝的圣所”赞美上帝,也能在“他显能力的穹苍”赞美上帝。
二、赞美的理由(2)
明确了赞美的地点,诗人又谈到了赞美的理由。我们为什么要赞美上帝?不是因为宗教教条的约束,而是因为对上帝的深深敬畏。一个真正亲耳听过上帝又亲眼看过上帝的人,一定会因为上帝的奇妙而五体投地地赞美上帝。诗人谈到赞美时,给出了两个赞美上帝的理由,即“因他大能的作为”和“他极美的大德”。
上帝“大能的作为”,能引起人们对上帝的深深敬畏,以致发出由衷的赞美。上帝是无所不能的,“他行大事不可测度,行奇事不可胜数”(伯9:10)。这位威严的上帝,他的任何作为都会令人惊叹。对于上帝“大能的作为”,圣经有太多的描述,我们无法一一提及,单就以下所述数项,也足以让任何人心服口服。“诸天藉耶和华的命而造,万象藉他口中的气而成”(诗33:6),这是上帝创造的作为;“耶和华在天上立定宝座,他的权柄统管万有”(诗103:19),这是上帝护理的作为;“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拯救灵性痛悔的人”(诗34:18),这是上帝救赎的作为。上帝的作为如此伟大,如此奇妙,怎能不叫人高声颂扬呢?让我们与一位深知上帝之大能的诗人一起唱和:“耶和华本为大,该受大赞美,其大无法测度。这代要对那代颂赞你的作为,也要传扬你的大能。”(诗145:3-5)
上帝“大能的作为”是我们赞美上帝的理由,但这又不是全部的理由,因为上帝“极美的大德”同样可以促使我们赞美上帝。默想上帝“大能的作为”,可以使人对上帝产生敬畏,而默想上帝“极美的大德”,又可以使人对上帝产生向往。我们对上帝的赞美,当然有出于对他奇妙作为的敬畏,但更多的是出于对上帝之“大德”的领悟及对上帝之爱与恩典的回应。一个深刻领悟过上帝“极美的大德”的人,一定会对上帝有更多的赞美,以致愿意越发亲近上帝。“上帝断不至行恶,全能者断不至作孽”(伯34:10),这是上帝的圣洁;“他所行的无不公平,是诚实无伪的上帝,又公义,又正直”(申32:4),这是上帝的公义;“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他的人”(诗103:13),这是上帝的慈爱;“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诗103:8),这是上帝的宽容;“耶和华的言语正直,凡他所作的,尽都诚实”(诗33:4),这是上帝的信实。一位诗人颂赞上帝说:“要传说你可畏之事的能力,我也要传扬你的大德。他们记念你的大恩,就要传出来,并要歌唱你的公义。”(诗145:6-7)你愿意与诗人一起歌唱吗?
上帝的“大能”如此奇妙,上帝的“大德”如此完全,我们怎能不颂赞他呢?
三、赞美的方式(3-5)
说明了赞美的理由后,诗人又向读者指出了赞美的方式。从圣经的教导来看,赞美上帝的方式不拘一格,可以多种多样,这篇诗歌所要强调的是以乐器和舞蹈赞美。
希伯来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在音乐及艺术领域均有极深的造诣。除了见于圣经的大量诗歌外,犹太民间尚有很多流传甚广的舞蹈和乐曲。因此,犹太人的宗教传统中,也十分注重以歌舞等形式赞美上帝,他们以歌唱的方式赞美上帝,亦以奏乐及跳舞的方式赞美上帝。
犹太人制作及演奏乐器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创世记》第4章中,就提到有名为犹八的人制作并演奏乐器,并因此成为“一切弹琴吹箫之人的祖师”(创4:21)。起先,犹太人的乐器主要用于民间的自娱自乐。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乐器逐步普遍用于宗教礼仪之中,圣经中多有这方面的记述,如《历代志下》15章8节记载:“以色列众人欢呼吹角、吹号、敲钹、鼓瑟、弹琴,大发响声,将耶和华的约柜抬上来。”
犹太人的乐器种类繁多,难以计数,这篇诗歌里提到的就有角、瑟、琴、鼓、丝弦、萧、大响的钹、高声的钹等数种。至于作者为何只提这几样乐器而不提别的乐器,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种可能的原因,就是作者选择性地记述这几样乐器,以作犹太社会中众多乐器的代表。诗歌中提到的这几样乐器,的确很有代表性,完全可以代指众多乐器,角、箫属“管乐器”,瑟、琴属“丝弦的乐器”,鼓、大响的钹、高声的钹属“打击乐器”,而“管乐器”、“丝弦的乐器”和“打击乐器”几乎就可以是乐器的全部分类了。诗歌中提到的这些乐器究竟是何样式,发何声音,我们都无从知道,甚至中文译本对这些乐器的翻译也未必准确。然而,这些都不会影响我们对这段经文的理解。诗歌所强调的是众多乐器所演奏的音乐及演奏的效果,而不是乐器本身的意义。有人煞费苦心地“挖掘”每一样乐器的所承载的“灵意”,多有牵强附会之嫌,实为多此一举。
各样不同的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或用于独奏,或用于伴奏,或用于合奏。在特定场合,这些乐器可以组成了一支庞大的乐队,角的强劲,瑟有轻柔,钹的洪亮,箫的低沉,共同奏出一曲曲和谐而悦耳的乐章,让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和着和谐乐章的节拍,听者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这个喜庆而祥和的场面,让人可以淡忘人间的宠辱,仿佛进入那美丽的天堂。这便是以乐器赞美上帝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我们的赞美中,无论是传统的民族乐器,或是现代的电声乐器,都可作为赞美上帝的乐器,不论我们使用何种乐器,只要以赞美上帝为目的,只要我们的赞美能给听者带来心灵的震撼,都是与我们有益的,也都是上帝所喜悦的。
赞美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借用不同的方式赞美,其目的都是一样,就是促进属灵生命的成长,就如经上所记:“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上帝。”(西3:16)
四、赞美的群体(6)
诗歌的最后,作者指出了赞美的群体。谁来赞美上帝?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诗人的心目中,赞美上帝的群体极为庞大,范围极广,“凡有气息的”都在其列。“凡有气息的”一语,《现代中文译本》译作“一切有生命的被造物”,可见“凡有气息的”包括灵界的天使、地上的人群,天空的飞禽、田间的走兽、地上的爬虫、水里的鱼虾等等。
“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耶和华”,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提醒,二是呼吁。
首先,“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耶和华”是一个提醒,诗人藉此提醒读者:每一个人都有资格赞美上帝,上帝喜悦任何人的赞美,连飞禽走兽都在其列,更何况人!“上帝啊,愿列邦称赞你,愿万民都称赞你”(诗67:3,5),这是一切上帝子民的共同心声。然而,一些狭隘的犹太人却总是认为,只有正统的犹太人才配赞美上帝,因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任何非犹太人都是外邦人,是不洁净的,不配赞美上帝,也无权赞美上帝。诗人“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耶和华”一语,是对犹太人的当头一棒,提醒他们不要过于狭隘,促使他们可以像彼得一样醒悟:“我真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徒10:34-35)一切甘愿赞美上帝的人,上帝都不拒绝,他的赞美一定能够得到上帝的喜悦。
其次,“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耶和华”是一个呼吁,诗人藉此呼吁读者:每一个人都有义务赞美上帝,上帝期待所有人的赞美。每个人都有赞美上帝的资格,但并非每个人都珍惜这样的资格;每个人都有赞美上帝的义务,但并非每个人都看重这样的义务。因此,诗人郑重其事地向读者发出呼吁,目的是引领人一同赞美上帝。“你们一切被他造的,在他所治理的各处,都要称颂耶和华”(诗103:22),这是一切敬畏上帝之人共同的心愿。这个心愿虽然并未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因为依然有很多人尚未将上帝当得的荣耀归给他。然而,作者依然坚定不移地坚信,这个愿望最终一定要得以实现。耶稣道成肉身之后,“上帝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上帝”(腓2:9-11)。此后,“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耶和华”终于成了指日可待的盼望,将来有一天,这一切都要实现,请听上帝仆人的预言:“我又听见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沧海里和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说:‘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启5:13)
诗歌的结尾,诗人重申了这篇诗歌的主题——“你们要赞美耶和华”,以这样一个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句子作为全诗的结束,亦作整本《诗篇》的结束,实在恰如其分!
《诗篇》第150篇是一篇简短的诗歌,但它却承载着重要的属灵信息。透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看到何为真正的赞美,使我们藉着赞美经历上帝所赐予的更多祝福。当我们真正领悟这篇诗歌的信息时,就一定能够与作者一道高声颂赞——“你们要赞美耶和华!”这便是这篇诗歌的主要意义。倘若读者能够在这篇诗歌进一步的指引下,藉着赞美发现整本《诗篇》的丰富宝藏,进而逐步领悟《诗篇》中的属灵养分,这便是编者以这篇诗歌为《诗篇》的“跋”的意义了。
【作者简介】 李世峥,男,汉族,1979年1月生于陕北农村。受家庭熏陶,自幼跟从基督。曾先后在两所基督教神学院攻读神学五年,2001年起在教会全职侍奉,2004年接受教师(副牧师)圣职,2010年接受牧师圣职。现任一基督教杂志责任编辑,并参与基督教图书出版事工。同时,在一教会参与讲台侍奉及圣事,亦在圣经学校做兼职教师。博主向来爱好写作,成为传道人之后,对文字事工有所看见,亦有所托付,因而一直致力于文字侍奉。1998年以来,已在全国主要教会刊物发表文章160余篇,共约6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