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圣经学习观

2016-05-21 作者:小约翰  
来源:作者新浪博客我也要投稿

  道家顿悟式学习观

  而道家的学习观念强调顿悟。它不是一种渐渐地修炼,而是一种灵感乍现。因此道家就讽刺儒家,认为儒家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是靠悟,而不是靠修;真正的学习是靠着跟大自然接触的神圣感觉,这是一种神秘的灵歌。庄子讲过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叫轮扁斫轮。他说有个老人家叫轮扁,专门砍车轮的。他砍的车轮最好,高速运转的时候最平稳,因为他的技术非常高超。有一天,他在砍车轮的时候,齐桓公在读书,轮扁就放下斧子问:“主公,你在读什么书?”齐桓公说:“我在读圣贤之书。”轮扁却说:“你在读糟粕而已,根本不是圣贤之书。”齐桓公暴怒,说;“来人,把他推出去斩首。”轮扁就不慌不忙地说:“且慢,听我道来。为什么我说你读的是糟粕呢?这很简单。以我砍车轮为例,我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砍车轮应之于手、得之于心。你只要给我斧子,我就知道怎么砍,但要我写出来就不行。现在我很想把技术传给我儿子,但他学不会。我也教了很多徒弟,全国这么多人,都跟我学,没有一个学会的。所以我死了之后,这个技术就绝了,没有办法传下去。主公您想一下,砍车轮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我都没办法传下去,更何况古人那些深刻的大道理呢?怎么能通过文字传给你呢?所以你想一下就是了,传下来的只是糟粕,因为真正的大道没法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妙处难以君说,所以你在读糟粕。”齐桓公一听就很感叹,说他讲得真深刻!

  庄子讲这个故事是讽刺儒家,庄子认为你们这些圣贤之书都是糟粕,是不是?你这个智慧出有大伪,你可以强调智慧、强调圣贤,最后不过陷入伪善,因为你是勤于知礼义但陋于知人心,你根本不了解人心与自然互动神秘的自然规律。所以,你可以看出道家非常强调顿悟。当然,道家也观察小鸟学习飞翔,但认为小鸟学习飞翔并不是练习得来。小鸟下边是悬崖、石头,小鸟被它的妈妈推到山顶上,把它从石头上推下来,它在下坠挣扎的时候突然顿悟到它是能飞的。如果一只小鸟本来不会飞,它再勤奋学飞,也学不会。鸟为什么能飞,很简单,因为它本来就能飞。所以你要悟到说:哦,我本来就会飞。所以误落尘网中,然后要亲历你的本性,回到你原来的混蒙天地,回到那个起初的状态。

  在中国就有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也能看到。儒家学习观的代表是郭靖,勤学苦练,学降龙十八掌,先练内功,不断地积累,到最后终于成了一代大侠。他成长中最重要的是先学习怎么做人怎么练习内功,然后怎么跟洪七公一招一式学“降龙十八掌”。马钰道长对他说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真正的大侠不是武功高强,而是急公好义、为国为民。因此郭靖认为保护《岳穆遗书》、死守襄阳等比他的习武更重要。到最后,他所学的东西跟人格修为慢慢合为一起,才能真正进入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体验到天道,你活着本身不是你活着。而道家的代表,就是《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他没多少内力,但是他跟着风清扬来学“独孤九剑”,以无招胜有招,一夜之间就成了高手。然后风清扬在教他学独孤九剑的时候,说没招,然后要行乎所行、止乎所止,然后一定要学会随便、遗忘,然后越随便越好、越忘越好,然后要行乎所行、止乎所止。如风的吹动,你看不见风的轨迹,但是风在吹,你要学会像风一样潇洒倜傥。

  在中国文学史上也能看到这两种学习观的不同代言人。比如杜甫,就属于典型儒家学习观。他倡导“语不惊人死不休”,格律严谨,有招有式。学诗的话一定要学杜诗,杜甫的诗很容易学,只要肯下功夫。但是道家代表李白的诗是没法学的,因为他的诗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没办法学习。诗一下子就冒出来,浑然天成。

  不同的学习观念背后有一个基本的人性观。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都相信通过一种修为或者锻炼可以达到天人合一,即人性的最终,不管是渐修还是顿悟,都可以达到天人合一,圣人至人的美好境界。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追求。但这种天人合一的追求从圣经来看,严重地忽略了人的罪性对人性的影响,因此这样的学习观念,到最后只能把学习当成工具和敲门砖,这是中国非常高的学习理念在现实生活中却慢慢地就变成了一种敲门砖式的根本原因。对中国人来说,我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它给我带来好处。它的好处不再是让我变成一个君子,而是让我变成一个被社会重用的官员,所谓学而优则仕。这种观念在中国非常盛行。就是好好学,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然后你好好学习将来就能挣大钱、娶美女,这成为现在孩子们学习的最重要动力。这个动力跟我们古老的观念是有关系的。因为我们古老的观念,就是把学习当成一个修养门径。但是今天,修养被我们抛弃了。做人不强调了,但是利用学习这个观念却留下了。到最后高的观念只能落在实际的功利主义思想中。因此中国目前的学习观念是危机重重,中国的教育也危机重重。中国的学生对知识缺乏兴趣,没有创新。论到创新能力,我们在全世界排名是倒数,中国的孩子没有多少是热爱学习。他们从来都是在利用学习,而不是热爱学习。我们没有创造能力。你可以想一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有的班级三分之二出国,我们最优秀的学生成了人家的预备班,这说明我们培养不出人才,我们的教育制度也是失败的。老师也不爱学习,你见了哪个老师他当了老师后还爱学习的?他已经通过学习获得了文凭,他还学习干嘛?因此只要我回老家看书我们村的人都会嘲笑我,说你已经成了博士了,还看什么书啊?我已经成大学老师了,怎么还看书?干嘛不跟我们一起喝酒玩玩?他们就没办法理解这个观念。因此中国人只要一毕业,在学校里最常见的就是卖书、撕书,对我们所学的从来没有好感,然后就扔掉,这非常可悲。长此以往,的确很可怕。因为中国的学习观念存在问题。

  古希腊抽象式学习观

  其次,再看一下西方的学习观念。在西方,最常见的有两种学习观念。一种是古希腊的学习观念,它是由柏拉图和苏格拉底提出来的。苏格拉底说:我不能教给你知识,我只是真理的助产士。后来柏拉图说,在我们的灵魂界,我们是有纯全的知识,只是我们被放逐到肉体界,我们遗忘了,因此学习就是回忆。意思就是真正的学习别人没法教你,你自己要不断地去回到你的灵魂界,不再爱这些具体的东西,学会爱抽象的东西。因此不管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他们最喜欢的生活就是沉思和宁静。他们爱抽象的东西,说一个人爱具体的东西就不可救药了。柏拉图建立了一个学园,上边写着一句话: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因为他们认为几何纯粹是数字,纯粹抽象,数学是最高的智慧。凡夫俗子的错误在于他们只爱具体的东西,不爱抽象的东西,所以平常人就很笨。一个人怎样不笨呢?就要学会去思考这些概念,这些概念不空,你要天天想真理、逻辑、逻各斯等抽象的事情,到最后缓慢地被升华了。这就是古希腊的学习观念。

【作者简介】 本名:齐宏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1972年生于沂蒙山区,199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比较文学专业。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研究领域为基督教与中西文学。出版专著《心有灵犀——欧美文学与信仰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诗集《彼岸的跫音》,已在《文化中国》(加拿大)、《南京大学学报》、《中国比较文学》、《南京师范大学学报》、《江苏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论坛》、《基督教文化学刊》、《跨文化对话》、《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在《蔚蓝色》(美国)、《海外校园》(美国)、《钟山》、《青春》等刊物发表散文、诗歌多篇。

 2/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