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先后次序正确吗?
太5:23-24
神是讲究次序的神,他做的事之所以是好的,是因为有先后、主次之分。光阴似箭,人生有限,能够分清先后次序,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这是一件很重要、很关键的事,而我们却常分不清先后、主次,浪费了太多的光阴与时间。我们从六个方面来看《你的先后次序正确吗?》
一、先和好后献祭
(马太福音5:23-24)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
“所以”承接上文(马太福音5:22)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断;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在祭坛上献礼物”是藉着所献上的礼物表示对神的尊敬与感谢,建立与神之间亲密的关系,可以说是与神和好。但在与神和好前必须先与人和好。
神就是爱,祂爱世人,也愿意世人之间能够彼此相爱,神不喜欢人向弟兄发怒,因此人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不管是什么原因,不管谁是谁非,就要把礼物先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这才蒙神的悦纳。如果你来到台前献祭,仍有仇敌与对头未曾和好,必须放下礼物与他们先和好。若不能和好自然礼物也不需要再献上了。
可见神看重人的和好胜过了礼物,耶稣也教训天国子民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 神的儿子(马太福音5:9)。”
(罗马书12:18)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
(希伯来书12:14)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并要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神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看重人与人和好。
使徒约翰也说:人若说“我爱 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 神 。爱 神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 神所受的命令(约翰一书4:20-21)。
“与神和好”是“与人和好”的根基,“与人和好”是“与神和好”的果子。
这里,耶稣告诉我们先后的次序是:先与弟兄和好,然后才来献祭。你先后的次序对了吗?
二、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
1.不要忧虑:(马太福音6:25,31-32)“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
人活着,就需要吃饭、喝水、穿衣,因此人的忧虑无非是“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但耶稣教导天国的子民:“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天国子民所需要的这一切东西,天父是知道的,他也必供应我们一切的所需。
2.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马太福音6:33)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耶稣在教导我们不要忧虑后,教导我们祷告的时候要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在我们求“他的国和他的义”的同时,神就把我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作为副产品加给我们。这是我们在祷告中的先后次序,当我们求在了神的心意上,求一得十;相反,求十不一定得一。(雅各书4:2b-3)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
3.不要为明天忧虑:(马太福音6:34)“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既然如此,耶稣教导天国子民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世人只所以活在忧虑中,是因为他们今天就开始为未知的明天忧虑了。(雅各书4:14-15)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你们只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事,或做那事。”
三、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
1.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马太福音7:3)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刺”原指从木头上剥落的碎屑,转用来指较细微的小过错。“梁木”原指房屋建筑上所用的梁木,转用来指较明显的大过错。“刺”只会叫人觉得不舒服,并不影响人的生命;而“梁木”则会压死人。这节的意思是说论断人的不合适。一般论断人者,往往只看见别人的小弱点,却看不见自己更大的过失。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自从始祖吃了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创世记3:5-6)“因为 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 神能知道善恶。”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人就对他人的罪明察秋毫,而对自身的罪却存在着盲点。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大卫犯了强奸、杀人、霸占他人妻子的大罪,自已却浑然不觉。
2.怎能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马太福音7:4)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当一个人眼中有了梁木,就是十足的睁眼瞎,怎能对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这里的“梁木”不单指自己的严重错误,也指对别人怀有成见,以致遮蔽了眼光,看不清事实真相。“怎能对你弟兄说”表示他根本不可能有公正的论断。
3. 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马太福音7:5)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耶稣称这种“只看见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的人是假冒为善的人。对他们的教导是“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当自已看得清楚后,再去掉弟兄眼中的刺。
亲爱的家人,你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了吗?不要忘记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
四、先跟从主
1.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马太福音8:19-20)有一个文士来,对他说:“夫子,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随着耶稣事工的开始,名声鹤起,跟随耶稣的人越来越多,此时,有一个文士也听到耶稣的名声,主动地来了,“文士”就是旧约圣经学者;他不是蒙主呼召,而是为了达到自已不可告人的目的,自发自动的前“来”。“夫子”,在这个文士的眼里,耶稣不过是个会教导人的高级拉比罢了。“无论往哪里去”包括顺境逆境,高山低谷,他都要跟随。“我要跟从你”他可能是因听到主的讲道大有权柄,见到主耶稣能行神迹奇事,会医病赶鬼,跟随者众多,因此想要从祂那里得些神奇的能力,以期在宗教界中出人头地,享受地上的荣华富贵,得着从人而来的荣耀。察看人心的耶稣知道这人跟从他的存心不正,因此告诉他“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本节是在表明:连禽兽在地上都有栖息的地方,但主耶稣为了遵行父神的旨意,却要牺牲自已温暖的家庭生活和安息。这恰恰是文士所不愿意付上的代价,因此他听到耶稣这话就离开了,不再跟随耶稣。
“人子”这名源出“弥赛亚篇”(但7:13-14)。主耶稣在地上时常用人子自称,而不用“弥赛亚”,这是因为当时犹太人心目中的弥赛亚,乃是奉神差遣来地上带领犹太人反抗罗马帝国,重建大卫王朝的政zh i人物,当然主不愿意犹太人误解祂就是那个人。
2. 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马太福音8:21又有一个门徒对耶稣说:“主啊,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耶稣说的这话被一个门徒听见了,他不愿意跟随耶稣受这种颠沛流离之苦,因此想要退出耶稣的布道团,他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然后来跟从你。要知道,犹太人是非常重视殓葬亲人,连宗教规例都要押后迁就。“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这是当时的谚语,意即为父母养老送终。那个门徒的意思是说,他想要先对自己的家人尽为人子的义务,然后才来跟从主,其实他真的一走,也许就永远回不到耶稣这里来了。
3. 你先跟从我吧:(马太福音8:22)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跟从我吧!”
前面一个“死人”是指“灵里”死了的罪人(弗2:1,5),或者正在趋死的人;后面一个“死人”则是指“肉身”死了的人。主在这里的意思,不是要我们天国子民不照顾地上家庭的需要。主在十字架上临死时,还把祂母亲托付爱徒约翰来照顾(参约19:26-27)。主的意思乃是说,我们不该等到属地的事务都办妥了,本分都尽上了,没事了然后才来跟从主,人常把跟从主当作是可以最后才做的事。耶稣的意思是要我们先跟从他,因为我们跟从了他,才能更好地尽人子的本分:(创世记5:22)以诺生玛土撒拉之后,与 神同行三百年,并且生儿养女。
门徒的意思是先尽为人子的本分,为父母养老送终,在世上无牵无挂了,才跟从主;但神的意思要我们先跟从他。
五、先听耶稣的话
1.你们要听他:(马太福音17:4-5)彼得对耶稣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说话之间,忽然有一朵光明的云彩遮盖他们,且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
彼得在认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后,过了六天,耶稣带着三个最爱的门徒上了变像山,在他们面前改变了形像。因着当时神人摩西与先知以利亚一同显现在耶稣的荣光里,彼得就把他们与耶稣等同起来,彼得觉得在这里真好,因此请求耶稣让他“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忽然一朵光明的云彩来遮盖住他们,且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天父要让彼得他们知道,只有耶稣才是天父的爱子,是神,他们要听从他,而非他人。
2.耶稣先向彼得说话:(马太福音17:24-27)到了迦百农,有收丁税的人来见彼得,说:“你们的先生不纳丁税吗?”彼得说:“纳。”他进了屋子,耶稣先向他说:“西门,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谁征收关税、丁税?是向自己的儿子呢?是向外人呢?”彼得说:“是向外人。”耶稣说:“既然如此,儿子就可以免税了。但恐怕触犯他们,你且往海边去钓鱼,把先钓上来的鱼拿起来,开了它的口,必得一块钱,可以拿去给他们,作你我的税银。”
耶稣来到了迦百农彼得的家里,有收丁税的人来到这里,问彼得“你们的先生不纳丁税吗?”彼得没有去请问耶稣,反而自作主张地说:“纳。”当彼得说了这话,才发现自已根本没有钱缴税。彼得进屋要把这事告诉耶稣时,耶稣却先向他说话了,这个“先”字显明了耶稣是全知的神,他虽然没有在场,却清楚地知道所发生的一切事,彼得都说了什么。耶稣向彼得提出一个问题“世上的君王向谁征收关税、丁税?是向自己的儿子呢?是向外人呢?”当然谁都知道是向外人。既然是向外人,耶稣作为神的儿子,就可以免税了,但耶稣却恐怕触犯他们,要尽地上公民的义务,就要彼得往海边去钓鱼,把先钓上来的鱼拿起来,开了它的口,必得一块钱,就可以拿去给他们,作你我的税银。耶稣是天国君王,彼得不过是一介渔夫,但天国君王却情愿把自已降卑到与彼得同等的地步,这是何等的谦卑。
六、先洗净杯盘的里面
1.耶和华是看内心:(撒母耳记上16:6-7)他们来的时候,撒母耳看见以利押,就心里说,耶和华的受膏者必定在他面前。耶和华却对撒母耳说:“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拣选他。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
因着扫罗一再违背神的命令,神厌弃了扫罗作王,废除了扫罗的王位,差遣撒母耳去伯利恒,在耶西的众子中膏一个作以色列王代替扫罗。撒母耳看见耶西的长子以利押,仪表堂堂,身材高大,堪符合人心目中的君王,撒母耳就以为耶和华的受膏者必定在他面前了。但神的话临到撒母耳,要他不要看以利押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因为神不拣选他。这是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
撒母耳看重的是以利押的外貌,但耶和华看中的是大卫的内心。事实也证明了神的看法是对的,“因为大卫除了赫人乌利亚那件事,都是行耶和 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一生没有违背 耶和华一切所吩咐的(列王纪上15:5)。”而以利押无法与大卫相提并论。
2.先洗净杯盘的里面:(马太福音23:25-26)“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你这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
这些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恪守律法的条文,看重外表的行为,却忽略了内在的存心;重视律法的字义,却忽略了其中的精义:“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马太福音23:23)。”他们做的是表面的文章,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污秽不堪。因此耶稣称他们是“瞎眼的法利赛人,”要他们“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神看重的是人的内心而非外貌。
亲爱的家人,你的“先后观”正确吗?
【作者简介】 耶米玛,雅博网编辑,河北邯郸人,1999年8月20日受洗归主,2000年开始侍奉到今。